• [  wèi ài  ]
  • ㄨㄟˋ ㄞˋ
  • FGGY ARU

未艾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未尽;未止。

⒉  未灭;未死。

引证解释

⒈  未尽;未止。

《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
《左传·哀公二年》:“虽克 郑,犹有 知 在,忧未艾也。”
宋 王安石 《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伏愿三灵协庆,万宝皆昌,永御无疆之宝历,丕承未艾之閎休。”
清 恽敬 《与李爱堂》:“令子之变,言之动心,然达人用情,断不可过;仁弟方在壮年,福禄之来未艾,勿介介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曏日革命之议,哗传于人间,至今未艾。”

⒉  未灭;未死。

《左传·昭公元年》:“后子 见 赵孟 …… 赵孟 曰:‘ 秦君 何如?’对曰:‘无道。’ 赵孟 曰:‘亡乎?’对曰:‘何为?一世无道,国未艾也。’”
杜预 注:“艾,絶也。”
宋 叶适 《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则知 叔明 未艾,而乡人固尚其德矣,不独以文称也。 叔明 既亡,而 姚夫人 固代之教矣,不独以家能也。”

国语辞典

⒈  尚未终了。

《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兰麝熏心,乐方未艾。」

英语翻译

(literary)​ not having come to its term

未艾(wei ai)同音词

  • 1、威爱[wēi ài ]

    1.威严而仁惠。

  • 2、隈碍[wēi ài ]

    1.深曲险阻。

  • 3、违碍[wéi ài ]

    1.亦作"违碍"。 2.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3.指触犯统治者的忌讳。

  • 4、畏爱[wèi ài ]

    1.敬佩爱戴。语出《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 5、胃癌[wèi ái ]

    1.胃部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未艾词语接龙

  • 1、1.谓民生安定,宇内承平。艾,通"乂"。
  • 2、1.用艾炷熏炙。喻苦楚。
  • 3、1.见"艾韠"。
  • 4、1.亦作"艾毕"。 2.上古象刑之一。谓割去罪人之韠以代替宫刑。韠,古代官服上的蔽膝。艾,通"刈"。
  • 5、1.苍白头发。
  • 6、1.《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陈澔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2.指五十之年。 3.泛指从政。
  • 7、1.古俗,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恶。
  • 8、1.古俗,以艾汁和粉制糕,端午食之谓可祛毒。
  • 9、1.草名。也称"萧"﹑"艾"或"冰台"。
  • 10、1.印染﹑绘画等所用的一种颜料。
  • 11、艾虎1哺乳动物,背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毛皮可制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2 [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认为可以驱邪。
  • 12、1.见"艾豭"。
  • 13、1.亦作"艾猳"。 2.老公猪。亦借指面首或渔色之徒。语出《左传.定公十四年》:"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预注:"艾豭,喻宋朝。艾,老也。"陆德明释文:"豭,牡豕也。"
  • 14、1.中医针灸疗法之一。用艾炷熏炙穴位以治病。
  • 15、1.古俗,端午日采艾浸酒,饮之以祛邪。
  • 16、1.安宁。
  • 17、1.对五十岁以上的人的称谓。
  • 18、1.即艾绶。
  • 19、1.舍生;捐躯。艾,通"刈"。
  • 20、1.亦作"艾蒳"。 2.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3.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 21、1.见"艾纳"。
  • 22、1.老年。
  • 23、1.谓如邓艾之口吃。 2.宋龙衮《江南野录》:"﹝韩熙载﹞性好谑浪,有投贽荒恶者,使妓炷艾熏之。俟来,嗅曰:'子之卷轴何多艾气也。'"艾,音近呆。后用为嘲人文字粗恶之典。
  • 24、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回国,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后被捕,在狱中写作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41年到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向太阳》、《反法西斯》、《春天》、《彩色的诗》等。

未艾的相关查询

未艾的意思解释、未艾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