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ù sǔn  ]
  • ㄕㄨˋ ㄙㄨㄣˇ
  • SKD TVT

束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成捆的竹笋。多以形容诗文稿卷积累之多。

⒉  竹笋。形容细尖之物。

引证解释

⒈  成捆的竹笋。多以形容诗文稿卷积累之多。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崔侯 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深藏篋笥时一发,戢戢已多如束笋。”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 孟词 ﹞尝欲取 宋 章如愚 《山堂考索》、 王伯厚 《玉海》删益之为书,曰《山海精良》,未成稿如束笋。”

⒉  竹笋。形容细尖之物。

宋 晁补之 《酬李唐臣赠山水短轴》诗:“齐 紈如雪 吴 刀裁,小毫束笋縑囊开。”
清 心清 《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天足》:“三寸尖尖如束笋,一钩入握要魂消。”

束笋(shu sun)同音词

  • 1、叔孙[shū sūn ]

    1.复姓。春秋鲁有叔孙得臣。见《左传.文公元年》。

  • 2、蔬飱[shū sūn ]

    1.蔬菜饭食。指粗食。

  • 3、蔬笋[shū sǔn ]

    1.蔬菜和笋。 2.指酸馅气。

  • 4、庶孙[shù sūn ]

    1.庶出之孙。嫡子之子当嫡子在世时也为庶孙。

束笋词语接龙

  • 1、1.亦作"笋鞭"。 2.边笋;竹的地下茎。
  • 2、1.谓其地山峰尖峭密集﹐如春笋丛生。
  • 3、1.竹的杈丫。蒂﹐枝梗连结处。
  • 4、1.把笋煮熟晾晒﹑加以调料的食物。
  • 5、1.亦作"笋干"。 2.将笋煮熟后﹐榨扁﹐晒干而成的食品。
  • 6、1.亦作"笋笴"。 2.指用整条芽笋制成的笋干。
  • 7、1.亦作"笋瓜"。 2.又称印度南瓜。一年生草本﹐茎蔓生﹐果圆筒形﹐有淡黄﹑橘红等色。原产印度﹐性喜温暖干燥﹐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可作蔬菜或饲料。
  • 8、1. 供食用的小而嫩的鸡。
  • 9、1.用笋壳编结为面的木屐。
  • 10、1.亦作"笋尖"。 2.笋的尖嫩部分。 3.比喻女子尖俏的手指。
  • 11、1.古代悬挂钟磬的架子。横架为笋﹐直架为虡。
  • 12、1.同"笋虡"。
  • 13、1.竹笋与蕨菜。
  • 14、1.笋干。
  • 15、1.谓石峰陡峭林立﹐若春笋丛生之地。
  • 16、1.竹箩。
  • 17、1.亦作"笋皮"。 2.笋壳。
  • 18、1.竹笋与蒲芽。
  • 19、1.尖峭如笋的巉岩。
  • 20、1.亦作"笋条"。 2.尚未展枝叶的新竹。比喻人的年轻俊秀。
  • 21、1.亦作"笋头"。 2.榫头。竹﹑木等器物或构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笋﹐通"榫"。
  • 22、1.笋皮。
  • 23、1.嫩竹青编成的席子。
  • 24、1.用竹箬编结的鞋。

束笋的相关查询

束笋的意思解释、束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