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ǎn ěr dào zhōnɡ  ]
  • 一ㄢˇ ㄦˇ ㄉㄠˋ ㄓㄨㄥ
  • RDJ BGH UQWL QKHH
  • 成语

掩耳盗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掩耳盗钟”。

引证解释

⒈  见“掩耳盗鐘”。亦作“掩耳盗钟”。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 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鐘,自云无觉,詎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
明 杨慎 《希夷易图》:“《后天图》见於 邵伯温 之序。 朱子 因其出 希夷 而讳之,殆掩耳盗钟也。”

国语辞典

⒈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

《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成语解释

掩耳盗钟

掩耳盗钟词语接龙

  • 1、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因南京古称“金陵”,又称“金陵山”;又因山石呈紫红色,阳光照映呈紫金色,故又名“紫金山”。有三峰,中峰最高,海拔448米。西峰建有天文台。名胜古迹有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2、1.乐钟声和相应和的笙乐。
  • 3、1.古乐官名。掌击钟奏乐。 2.泛指击钟之乐师。
  • 4、1.(今读dàn)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钟磬。
  • 5、1.周代设色之工﹐掌染羽。
  • 6、1.悬钟之室。 2.特指韩信被杀的长乐钟室。
  • 7、1.晩明文学家锺惺﹑谭元春的并称。
  • 8、1.钟与鼗。俱古乐器。
  • 9、1.植物名。
  • 10、1.犹言小时。指六十分钟。
  • 11、1.三国魏书法家钟繇和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并称。
  • 12、1.神名。春秋时诸侯及大夫立以为祭主。《左传.隐公十一年》﹕"公(鲁隐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焦循《春秋左传补疏.隐公十一年》﹕"盖巫能降神﹐神物凭之﹐即巫以为神﹐故即名其神钟巫。尹氏主之者﹐所谓家为巫史也。隐公祷而得归﹐遂亦信而立为祭主。"一说祭名。
  • 13、1.关押有罪官员的特别监狱。
  • 14、1.谓得福。
  • 15、1.谓蓄洪和放水。
  • 16、1.钟情﹐感情专注。
  • 17、1.古钟面隆起的饰物。在钟带间﹐其状似乳﹐故称。 2.钟乳石。
  • 18、特别疼爱:自幼聪慧,倍受钟爱。
  • 19、1.时钟机件的一部分﹐是根据单摆的原理制成的﹐左右摆动﹐通过一系列齿轮的作用﹐使指针以均匀的速度转动。
  • 20、1.撞钟和唱诵经文声。
  • 21、1.钟和云板。旧时权贵之家或僧寺敲击以报时或集众。钟﹐通"钟"。
  • 22、1.即钟表。
  • 23、1.钟和表的总称。
  • 24、1.即镈钟。

掩耳盗钟的相关查询

掩耳盗钟的意思解释、掩耳盗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