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ínɡ fú  ]
  • ㄇ一ㄥˊ ㄈㄨˊ
  • KQG SEB

鸣桴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击鼓示警。

引证解释

⒈  谓击鼓示警。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
李善 注:“《説文》曰:‘桴,鼓柄也。’《汉书》曰:‘ 张敞 为京兆尹,桴鼓稀鸣,市无偷盗。’”
唐 苏颋 《授郑璿河南县令制》:“宜迴起草之能,佇息鸣桴之听。”

鸣桴(ming fu)同音词

  • 1、冥浮[mínɡ fú ]

    1.依稀渺茫貌。

  • 2、冥符[mínɡ fú ]

    1.默契,暗合。 2.谓神授的符命。

  • 3、冥福[mínɡ fú ]

    1.迷信谓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 4、冥府[mínɡ fǔ ]

    1.迷信谓阴间地府,死者神魂所在之处。

  • 5、名父[mínɡ fù ]

    1.谓人父有盛名。

  • 6、明服[mínɡ fú ]

    1.鲜艳的服饰。

  • 7、明甫[mínɡ fǔ ]

    1.见"明辅"。

  • 8、明府[mínɡ fǔ ]

    1.犹言大府﹑官府。 2.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又称明府君。 3.汉亦有以"明府"称县令,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 4.犹言证明人。

  • 9、明辅[mínɡ fǔ ]

    1.贤明的辅弼。 2.亦作"明甫"。证人。

  • 10、命夫[mìnɡ fū ]

    1.古称受有天子爵命的男子。

鸣桴词语接龙

  • 1、1.木筏。亦指乘木筏。
  • 2、1.栋梁。比喻事物的支柱。
  • 3、1.见"桴筏"。
  • 4、1.亦作"桴栰"。 2.渡水用的竹﹑木筏。
  • 5、1.鼓槌与战甲。犹兵革。桴,通"枹"。
  • 6、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2.指战鼓。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4.乐鼓的一种。
  • 7、1.船与桨。泛指舟船。
  • 8、1.古代高丽人对家中小仓库之称。
  • 9、1.木筏。
  • 10、1.船夫。
  • 11、1.即罘罳。设于门外的屏风。桴,通"罘"。
  • 12、1.轻而易燃的木炭。
  • 13、1.植物名。一说即芣苡。桴,通"芣"。
  • 14、1.犹响应。
  • 15、1.孵育。桴,通"孚"。
  • 16、①〈方〉小筏子。 ②桴 ②。
  • 17、鼓相应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 18、偪隘1.狭窄。
  • 19、偪剥1.象声词。
  • 20、偪促1.逼迫催促。
  • 21、偪介1.迫近;靠近。《左传.昭公二十年》:"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杨伯峻注:"此谓迫近国都之关卡。"一说"偪介"为"偪尔"之形误。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偪介之关"。
  • 22、偪近1.接近;迫近。
  • 23、偪勒1.犹勒索。
  • 24、偪壤1.谓领土靠近。

鸣桴的相关查询

鸣桴的意思解释、鸣桴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