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ǔ dì  ]
  • ㄐ一ㄡˇ ㄉ一ˋ
  • VT F

九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各种隐秘难测的地形。指地的最深处。指根据地质、地形而分的九种土地。用兵的九种地势。犹言遍地,大地。佛教语。谓众生轮回之三界。凡欲界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犹九泉。指地下。阴阳家谓历数有九地之数。参见“九天”。

引证解释

⒈  指各种隐秘难测的地形。

《孙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
梅尧臣 注:“九地,言深不可知。”
郭化若 注:“九地,各种地形,也含有极其深秘的意思在内……九,泛指多数。”

⒉  指地的最深处。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九地之下,如有天兮。”
宋 文天祥 《呈小村》诗:“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⒊  犹九泉。指地下。

《晋书·胡奋传》:“奋 唯有一子,为 南阳王 友,早亡。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清 汤右曾 《荆州》诗:“龙陂桥 外坡陀血,谁洗忠臣九地魂。”

⒋  用兵的九种地势。

唐 司空图 《王公河中生祠碑》:“於兵法之中,亦叶道家之理。虽战同九地,或於危地争先。”
元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作战先将九地量,决战须将五间防。”
清 顾炎武 《井陉》:“颇忆三分国,曾观九地形。”

⒌  指根据地质、地形而分的九种土地。

汉 扬雄 《太玄·太玄数》:“九地:一为沙泥,二为泽池,三为沚崖,四为下田,五为中田,六为上田,七为下山,八为中山,九为上山。”

⒍  犹言遍地,大地。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胡云翼 注:“九地,九州之地,即‘遍地’的意思。”
明 刘基 《题李太白观瀑图》诗:“遥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大声回九地,浮光散虚空。”

⒎  阴阳家谓历数有九地之数。参见“九天”。

⒏  佛教语。谓众生轮回之三界。凡欲界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等是人也,背辙失路,蹭蹬长往,而永没九地,可不悲乎!”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人生》:“三界九地,往返周旋。”
《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和尚於是与夫人説三界九地人所生之处,寿命无限等事。”

国语辞典

⒈  根据地质、地形,可将土地分为沙泥、泽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种。见汉·扬雄《太玄经·卷八·太玄数》。

⒉  大地、遍地。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重玄匪奥,九地匪沉。」
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⒊  地之最深处。

《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聊斋志异·卷一〇·龙飞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九地(jiu di)同音词

  • 1、舅弟[jiù dì ]

    1.舅父之子年幼于己者。 2.口语亦称妻子之弟为舅弟。参见"舅兄"。

  • 2、僦邸[jiù dǐ ]

    1.租赁居宅。

  • 3、救敌[jiù dí ]

    1.仇敌。

  • 4、酒敌[jiǔ dí ]

    1.饮酒的对手。

  • 5、酒底[jiǔ dǐ ]

    1.宴会上行酒令的后半部分。饮酒后行之令称"酒底"。酒底又有余兴之意。

  • 6、旧地[jiù dì ]

    曾经去过或生活过的地方:~重游。

  • 7、旧第[jiù dì ]

    1.旧宅。

  • 8、就地[jiù dì ]

    就在原处(不到别处):~正法ㄧ~取材,~使用。

  • 9、就第[jiù dì ]

    1.指免职回家。

九地词语接龙

  • 1、1.方言。马铃薯。
  • 2、1.大地的特征和规律。 2.地下通道。 3.谓技能﹑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 4.谓为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
  • 3、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2.谓大地赐恩。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 4、1.指大地的低凹处。 2.地面之下。
  • 5、1.所在的地方。
  • 6、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可用于解决矿产、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常通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
  • 7、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清代合而为一。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地客"。
  • 8、1.出租土地的人家。对佃户而言。
  • 9、1.地震。
  • 10、1.在地面下挖成的洞。
  • 11、1.即马铃薯。又叫土豆。
  • 12、1.犹区域,指地面上的某一段。
  • 13、1.即碓。舂米用具。
  • 14、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 15、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地方政府。 ②处所;部位;领域:学校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疼|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战卒甚众,而身死国亡。 ③部分;方面:这话有对的地方|有些地方你欠考虑。 ④地保: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 ⑤本地;当地: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
  • 16、1.军队的驻地。 2.分封之地;领地。 3.地区,地段。 4.犹地位。 5.犹地步。
  • 17、1.通称"扫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茎可做扫帚。果实叫地肤子,扁圆形,有翅,可入中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18、1.大地的符瑞。 2.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
  • 19、1.迷信说法,人世之外,另有世界,设有百官,专管鬼魂死人的,称为地府。又称阴间。
  • 20、1.犹邻人,住处相近的人。
  • 21、1.犹言内地,腹地。 2.指大地的深处。
  • 22、1.即土膏。鸦片的别名。
  • 23、1.亦作"地格"。 2.旧时命相家指人的下颔。谓地阁方圆为福相。
  • 24、1.见"地阁"。

九地的相关查询

九地的意思解释、九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