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ínɡ yí  ]
  • ㄌ一ㄥˊ 一ˊ
  • BFW GXW

陵夷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山坡缓平貌。由盛到衰。衰颓,衰落。平夷;平毁。

引证解释

⒈  山坡缓平貌。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故峻则 楼季 难三刃,陵夷则牧竖易山巔。”

⒉  由盛到衰。衰颓,衰落。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颜师古 注:“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頽替若丘陵之渐平也。”
唐 白居易 《立碑》诗:“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明史·熹宗纪赞》:“明 自 世宗 而后,纲纪日以陵夷。”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我们优秀的 中华 民族,终不会长此陵夷,未来的艺术天才已经在负势竞上。”

⒊  平夷;平毁。

王西彦 《鱼鬼》:“那里原是块废弃了的义冢地,由于年代久远,古旧的坟墓几乎全数陵夷了。”

国语辞典

⒈  山势渐遭削平。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故峻则楼季三刃,陵夷则牧竖易山巅。」

衰微

⒉  渐趋于衰微。也作「凌夷」、「凌夷」。

《汉书·卷一〇·武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文选·扬雄·长杨赋》:「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御也。」

英语翻译

to deteriorate, to decline, to slump, also written 凌夷

陵夷(ling yi)同音词

  • 1、凌夷[línɡ yí ]

    也作“陵夷”。衰败;衰退:国势凌夷,不可复振。

  • 2、陵抑[línɡ yì ]

    1.欺凌﹔欺压。

  • 3、陵邑[línɡ yì ]

    1.汉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 2.山丘和城邑。

  • 4、陵易[línɡ yì ]

    1.欺凌。

  • 5、陵轶[línɡ yì ]

    1.凌驾﹔超越。 2.欺凌。

  • 6、领衣[lǐnɡ yī ]

    1.清代礼服例无衣领,另于袍上加以硬领,连结于硬领之下的前后两长片,叫做领衣。俗称"牛舌头"。

  • 7、领意[lǐnɡ yì ]

    1.犹领情。

  • 8、灵衣[línɡ yī ]

    1.神灵的衣裳。 2.死者生前常穿的衣裳。

  • 9、灵仪[línɡ yí ]

    1.神灵或圣贤的图像。 2.死者的遗像。 3.出殡时的仪仗。

  • 10、灵异[línɡ yì ]

    1.神灵。 2.神奇怪异。 3.指神奇怪异之事物。 4.犹灵验。 5.贤俊﹑奇才。 6.指聪慧﹐不同寻常。

陵夷词语接龙

  • 1、1.平正和偏颇;平坦和险阻。
  • 2、1.夷服之外的地方﹐泛指荒远地区。
  • 3、1.伤残﹐死亡。
  • 4、1.旧时指上海的租界。亦以称旧上海。犹言洋场﹐含贬义。
  • 5、1.平坦而宽广。
  • 6、1.平和通达。
  • 7、1.伯夷和巢父的并称。用以指品行高洁的人。
  • 8、1.疾病平复痊愈。比喻生民疾苦的解除。
  • 9、1.古丧礼陈尸之床。
  • 10、1.平和纯正。
  • 11、1.旷达。
  • 12、1.谓性情平和淡泊。
  • 13、1.平易恬静。
  • 14、1.平定。
  • 15、1.平易之道。 2.平坦的道路。
  • 16、1.谓夷人之性。 2.常德。
  • 17、1.同列﹐同辈。
  • 18、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视为夷狄。
  • 19、1.犹夷踞。
  • 20、1.谓平定叛乱。 2.指外族入侵的战祸。
  • 21、1.杀戮﹐屠杀。
  • 22、1.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 23、1.灭亡。
  • 24、1.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

陵夷的相关查询

陵夷的意思解释、陵夷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