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ū sī  ]
  • ㄓㄨ ㄙ
  • YFT NGK

诸司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众官吏;众官署。

引证解释

⒈  众官吏;众官署。

《左传·桓公十三年》:“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
《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奏大事者,前期三日具状,长官躬署,对仗伏奏,仗下,中书门下涖读。”

诸司(zhu si)同音词

  • 1、洙泗[zhū sì ]

    1.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 2、杼思[zhù sī ]

    1.犹构思。

  • 3、珠死[zhū sǐ ]

    1.喻贵显者死亡。

  • 4、住寺[zhù sì ]

    1.汉时禁卫军中,疲弱而不胜任军事者留驻官署,称为"住寺"。寺为古代官署名。

  • 5、诛死[zhū sǐ ]

    1.杀戮。

  • 6、主司[zhǔ sī ]

    1.主管。 2.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 3.科举的主试官。

  • 7、朱丝[zhū sī ]

    1.红色的丝绳。 2.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 3.借指琴瑟。

  • 8、朱汜[zhū sì ]

    1.指南方水涯。《文选.枚乘<七发>》:"临朱汜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刘良注:"朱汜,南方水涯也。"一说,地名。见李善注。

  • 9、蛛丝[zhū sī ]

    1.蜘蛛分泌物结成的丝。亦指蛛网。

  • 10、竹丝[zhú sī ]

    1.古代纸的品种之一。

诸司词语接龙

  • 1、1.看门的人。 2.看门;守门。
  • 2、1.管理机器。引申为驾驭﹑操纵。 2.火车﹑汽车和电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驾驶员。
  • 3、1.管理典籍。 2.管理簿册。 3.唐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经籍﹑笔札几案。
  • 4、1.官署名。唐对比部的改称。掌财物出纳稽核。见《新唐书.百官志一》。
  • 5、1.掌管舆马。 2.驾驭车马的人。 3.官名。唐代对驾部的改称。掌管舆马。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二》。
  • 6、1.等候时机。司,通"伺"。
  • 7、1.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 8、1.主管边境防务的官员。
  • 9、1.负责守卫阶陛。
  • 10、1.习射时负责举旗以示箭之中否。
  • 11、1.四司六局的省称。宋设四司六局掌管安排筵会,因借指宴席。
  • 12、古代官名。管理工程事项。
  • 13、古代官名。管理刑事。
  • 14、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 15、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 16、1.官名。即司寇。 2.泛指司法机关。
  • 17、1.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
  • 18、1.官名。北周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 2.官名。唐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唐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
  • 19、1.伺机捕捉;侦察捉拿。司,通"伺"。
  • 20、1.官名。汉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北齐称仓曹参军。唐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宋废。参阅《通典.州郡下》。
  • 21、1.负责征收钱粮赋税。册,黄册。
  • 22、1.督察。司,通"伺"。
  • 23、1.差役。
  • 24、1.主管时令。 2.官名。唐代司天台之属官。掌知漏刻。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诸司的相关查询

诸司的意思解释、诸司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