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ǔ chánɡ  ]
  • ㄈㄨˇ ㄔㄤˊ
  • OWFW ENR

腐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腐蚀肠胃。古人每用以指美酒嘉肴。

⒉  中草药黄芩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腐蚀肠胃。古人每用以指美酒嘉肴。

汉 枚乘 《七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晋 张协 《七命》:“耽口爽之饌,甘腊毒之味,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既深悟於腐肠,岂自迷於爽口。”
唐 白居易 《寄庐少卿》诗:“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

⒉  中草药黄芩的别称。

《神农本草经》卷二:“﹝黄芩﹞一名腐肠,生川谷。”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
唐 柳宗元 《与崔饶州论石钟乳书》:“是故经(指《本草》)中……言人参者以人形,黄芩以腐肠。”

腐肠(fu chang)同音词

  • 1、敷畅[fū chànɡ ]

    1.铺叙而加以发挥。 2.谓广为传播。

  • 2、负偿[fù chánɡ ]

    1.欠债。

  • 3、福昌[fú chānɡ ]

    1.福运昌隆。

  • 4、阜昌[fù chānɡ ]

    1.繁盛﹔昌盛。 2.丰盛。

  • 5、富昌[fù chānɡ ]

    1.富足昌盛。

  • 6、黻裳[fú chánɡ ]

    1.古代祭服。绣有青黑色花纹的下裳。

  • 7、黼裳[fǔ chánɡ ]

    1.绣有黑白斧形的下裳,王的祭服。

  • 8、腹肠[fù chánɡ ]

    1.肚肠﹐肚子。指吸收﹑消化食物的器官。

腐肠词语接龙

  • 1、1.肠的通称。 2.心地;心肠。
  • 2、1.犹心肠。指内心活动。
  • 3、1.形容极度悲痛。
  • 4、1.泛指腹部。 2.犹肺腑。谓人的内心。
  • 5、1.犹言心慌意乱。
  • 6、1.犹肠断。
  • 7、1.便秘。
  • 8、1.犹心肠。
  • 9、1.肠与胃。 2.借喻中枢要地﹐犹腹心。
  • 10、线1.外科手术所用的缝线。旧用羊肠壁组织制成﹐故名。缝合后可被机体组织溶化吸收。
  • 11、1.犹情绪。
  • 12、由细菌感染、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小肠或结肠黏膜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发热、失水等症状。
  • 13、1.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
  • 14、1.脱去脂肪晾干的猪肠或羊肠。可用以制香肠﹐或做羽毛球拍的弦。旧时亦用以做缝合伤口的线。
  • 15、1.亦作"肠癕"。 2.中医指阑尾炎。
  • 16、1.见"肠痈"。
  • 17、1.见"肠痈"。
  • 18、穿孔1. 许多肠道疾病的一个共同并发症,肠壁组织坏死、薄弱、破溃,肠内容外溢,可有剧烈腹痛、板状腹、腹膜炎、休克等表现。
  • 19、梗阻肠道发生梗阻现象或肠内容物(食物、液体、气体)正常运行发生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肠绞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严重者往往危及生命,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危重的疾病。
  • 20、结核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肠壁溃疡或增殖性病变。为全身结核病扩散的一部分,多继发于肺结核;原发性肠结核少见。常因开放性肺结核咽下之痰液,或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饮共食,忽视餐具隔离消毒,或食未消毒的牛奶等而引发。多见青年人。好发于回肠末端或回盲部。
  • 21、套叠指一段肠管套入其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造成的肠梗阻。多发生于婴幼儿(原发性),也可发生于成人(继发性)。因饮食失调、腹泻等使肠蠕动紊乱,肠管环状肌持续痉挛等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可排出暗红色黏冻状血便。有时腹部可摸到腊肠形肿块。若空气灌肠复位无效,须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 22、肥脑满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 23、荒腹热1.见"肠慌腹热"。
  • 24、慌腹热形容焦急、慌乱。

腐肠的相关查询

腐肠的意思解释、腐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