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ì tónɡ  ]
  • ㄘˋ ㄊㄨㄥˊ
  • SMJ SMGK

刺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⒉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唐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桐城。宋元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引证解释

⒈  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罗邺 《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唐 朱庆馀 《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苏轼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清 孙枝蔚 《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⒉  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 唐 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 桐城。宋 元 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 刺桐 一名记入其行纪。 《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 刺桐 称 泉州。

国语辞典

⒈  植物名。蝶形花科刺桐属,落叶乔木。茎圆大,甚繁密,略似梧桐,而枝干皆有刺。花作倾斜排列,种子为深红色。木材色白质轻软,可用来制木屐、玩具等。叶、皮及根皆可入药。

英语翻译

Indian coral tree, sunshine tree, tiger's claw, Erythrina variegata (botany)​

法语翻译

Indischer Korallenbaum (S, Geo)​

刺桐(ci tong)同音词

  • 1、词筒[cí tǒnɡ ]

    1.盛诗词的竹筒。为便于传递而用。借指诗词。

  • 2、刺痛[cì tònɡ ]

    1.刺激皮肉而感到疼痛。 2.用于比喻。

刺桐词语接龙

  • 1、1.琴声。
  • 2、1.油桐果实榨出的油。有毒。是质量很好的干性油,可制造油漆﹑油墨,又可作防水防腐之用。
  • 3、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桐木鱼"。 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于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3.僧寺用的木鱼。
  • 4、1.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2.桐木作的手杖。
  • 5、1.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 6、1.梧桐树的果实。 2.油桐的果实。可榨桐油。 3.儿童,童子。桐,通"童"。
  • 7、1.桐木与梓木。两者皆良材。
  • 8、1.即桐华布。
  • 9、1.语本《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桐爨"喻良材被毁或大材小用。爨,烧火做饭。
  • 10、1.见"桐叶封弟"。
  • 11、1.见"桐花凤"。
  • 12、1.桐油烧烟制成的膏,为制墨原料。
  • 13、1.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2.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
  • 14、1.桐木做的棺材。因其质地朴素,故表示薄葬。
  • 15、1.见"桐珪"。
  • 16、1.亦作"桐圭"。 2.《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 17、1.桐树的花。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 18、1.即桐花。 2.谓桐树开花。
  • 19、1.富春江的上游。即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
  • 20、1.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南朝梁陶弘景《<本草>序》:"又云,有桐君《采药録》说其花叶形色。"宋司马光《药圃》诗:"山相惭多识,桐君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 2.琴的别称。
  • 21、1.桐君﹑雷公的并称,相传皆为黄帝时掌药之臣。
  • 22、1.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
  • 23、1.以桐木为骨子做成的幞头。幞头,相传始于北周,用软帛垂脚,至隋始以桐木为骨子,使顶高起成形,唐以后沿用之。
  • 24、1.桐木偶。古代殉葬的俑。 2.见"桐木人"。

刺桐的相关查询

刺桐的意思解释、刺桐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