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áo rǎn  ]
  • ㄊㄠˊ ㄖㄢˇ
  • BQ IVS

陶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熏陶感染。

引证解释

⒈  熏陶感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然才有庸儁,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譎,文苑波诡者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八:“孙八 近来受新礼教的陶染,颇知道以‘鞠躬’代‘叩首’,一点也不失礼。”

国语辞典

⒈  陶冶薰染,感化之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颇为凡人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感化

陶染(tao ran)同音词

  • 1、陶然[táo rán ]

    1.醉乐貌。 2.喜悦﹑快乐貌。

陶染词语接龙

  • 1、1.染色的事务。
  • 2、1.插手,参与。
  • 3、1.古代掌管染事的官署。
  • 4、1.形容变白。
  • 5、1.将丝染色。喻受人熏陶感化。
  • 6、1.指着过色的生绢。
  • 7、1.用牲畜血﹑桐油﹑树脂﹑化学药剂等浸染渔网。处理后的网衣具有一定的抗腐性能﹑颜色和硬度等,可延长使用期限,并能提高捕获量。
  • 8、1.见"染污"。
  • 9、1.指印染的织物。
  • 10、1.冉溪的别名。柳宗元改为愚溪。在湖南零陵县西南。
  • 11、1.习染。 2.熏染而成的风气。
  • 12、1.染五色。
  • 13、1.谓润色删改。 2.指服缁衣﹑削发,出家为僧。
  • 14、1.渲染描绘。
  • 15、1.中国画技法的名称。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画面。
  • 16、1.沾染香气。
  • 17、1.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 18、1.涂漆彩绘之车。
  • 19、1.将羽毛染彩。古代用以饰旌旗及王后之车。
  • 20、1.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其子子公欲食,不与,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去。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染鼋"喻指非分的奢望。
  • 21、1.古代宫内掌染事的官署。
  • 22、1.染过色的帛。
  • 23、1.谓印刷。
  • 24、《左传·宣公四年》载:郑灵公请大家吃甲鱼,却故意不给宋子公吃。宋子公就用手指伸到锅里蘸点汤尝尝味。后用“染指”比喻分得不该得到的利益。

陶染的相关查询

陶染的意思解释、陶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