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īn yí  ]
  • ㄒ一ㄣ 一ˊ
  • NY WYR

心仪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心中向往。仪,向往。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传》
心仪已久。

admire in the heart;

引证解释

⒈  内心倾向。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 霍将军 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仪,向也。”

⒉  多指心中向往、仰慕。

《清史稿·礼志五》:“﹝ 乾隆 ﹞四十三年秋,先后謁 永陵、福陵,因諭:‘睠怀 辽 瀋 旧疆,再三周歷,心仪旧绪,蘄永勿諼。’”
清 刘大櫆 《<陆宣公文集注>序》:“其平生读书穷极幽远,於古之硕德名贤嘉言美行,无不跂而望之,以为不可及;而所心仪不置,则尤在 唐 之 陆相 一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裴伦 既喜 拿坡仑 之毁世界,亦爱 华盛顿 之争自由;既心仪海贼之横行,亦孤援 希腊 之独立。”

国语辞典

⒈  内心非常佩服仰慕。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

如:「心仪已久」。

心仪(xin yi)同音词

  • 1、忻怿[xīn yì ]

    1.喜悦。

  • 2、辛夷[xīn yí ]

    1.植物名。指辛夷树或它的花。辛夷树属木兰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木有香气。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因而俗称木笔。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为玉兰。今多以"辛夷"为木兰的别称。

  • 3、辛勚[xīn yì ]

    1.辛勤劳苦。

  • 4、信衣[xìn yī ]

    1.佛教禅宗师徒传法,以法衣为凭信,因称法衣为"信衣"。

  • 5、信义[xìn yì ]

    1.信用和道义。

  • 6、信意[xìn yì ]

    1.诚意。 2.随意,任意。

  • 7、心疑[xīn yí ]

    1. 心里起疑;疑心。

  • 8、心义[xīn yì ]

    1.犹义气。

  • 9、心亿[xīn yì ]

    1.心安。

  • 10、心唈[xīn yì ]

    1.内心忧伤。

心仪词语接龙

  • 1、1.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
  • 2、1.桥名。故址在今四川省遂宁县。
  • 3、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
  • 4、1.凤凰的别称。语本《书.益稷》:"凤凰来仪。"
  • 5、1.古国名。
  • 6、1.仪表;容貌。
  • 7、1.指用为仪仗的伞。
  • 8、1.战国时张仪与靳尚的并称。二人为屈原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 9、1.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韶,舜乐名。"
  • 10、1.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 11、1.指仪狄。
  • 12、指典礼秩序形式:签字仪式。
  • 13、1.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
  • 14、1.仪式;礼节。
  • 15、1.礼仪规定的等级。
  • 16、1.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 17、1.古台名。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泛称行礼仪的高台。
  • 18、指人的容貌举止风度等:仪态万方。
  • 19、1.鸿胪寺的别称。
  • 20、1.礼仪的程序法式。
  • 21、1.测候天体。 2.与天相比配。 3.宋代所用历法之一。
  • 22、1.见"仪同三司"。
  • 23、1.揣想忖度。
  • 24、1.仪容;外表。

心仪的相关查询

心仪的意思解释、心仪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