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ǎi nà  ]
  • ㄅㄞˇ ㄋㄚˋ
  • DJ PUMW

百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本指僧衣,后指用多材料集成完整物的方式。

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法照《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monk's robe; collec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百纳”。指僧衣。衲谓补缀,百言其多。

唐 李端 《秋日忆暕上人》诗:“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
唐 白居易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三盃嵬峩忘机客,百纳头陀任运僧。”
宋 苏轼 《石塔戒衣铭》:“云何此法衣,补缉成百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僧》:“济南 一僧,不知何许人。赤足衣百衲。”
湘剧《思凡》:“身入空门,受尽折磨……身穿百衲,腰系绳索。”

⒉  见“百衲琴”。

国语辞典

⒈  缝补很多。

如:「百衲本」。

⒉  有很多补缀的衣服。常指僧衣。

唐·皇甫冉〈题昭上人房〉诗:「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
唐·白居易〈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三杯嵬峨忘机客,百衲头陀任运僧。」

百衲(bai na)同音词

  • 1、百纳[bǎi nà ]

    1.见"百衲"。

  • 2、败衲[bài nà ]

    1.破旧的僧衣。

  • 3、拜纳[bài nà ]

    1.亦作"拜内"。奉献;敬缴。 2.接受的敬词。

百衲词语接龙

  • 1、1.一种斜襟的夹袄或棉袄。
  • 2、1.补缀过的被子。 2.宋杨亿写作时,喜以纸片摘录故事,而后缀缉成文,谓之"衲被"。
  • 3、1.绣织上花纹的绸缎。
  • 4、1.古代的一种锦。常用以装裱书面。
  • 5、1.僧人。
  • 6、1.濡湿貌。衲,通"纳"。语本汉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 7、1.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 2.指缝补过的旧衣。
  • 8、1.僧人的衣裳。宋苏轼有《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 9、1.和尚,僧人。
  • 10、1.宋代武士所穿的一种衫子。 2.僧衣。
  • 11、1.指僧侣。
  • 12、1.补缀过的衣服。指破旧的衣服。
  • 13、1.僧人,僧众。
  • 14、线1.缝缀用的线。
  • 15、1.指佛经。
  • 16、1.僧衣。 2.代称僧人。 3.道袍。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 17、1.僧人。
  • 18、纳陛1.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纳陛以登"李周翰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
  • 19、纳钵1.亦作"纳宝"。 2.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金﹑元时国君的行营。
  • 20、纳布1.粗布名。纳,通"衲"。
  • 21、纳步1.犹留步。
  • 22、纳财1.谓所食之米。 2.谓接受钱财。
  • 23、纳采古代定亲时男方送聘礼给女方:下达纳采,用雁。
  • 24、纳宠1.纳妾。

百衲的相关查询

百衲的意思解释、百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