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ài zhànɡ  ]
  • ㄅㄞˋ ㄓㄤˋ
  • RDFH SDY

拜杖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向皇帝进谏而受廷杖。

引证解释

⒈  向皇帝进谏而受廷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陆刘二缇帅》:“五君子先后抗疏,拜杖闕下,亦赖其加意省视,且预戒行杖者,得不死箠楚。”
清 王广心 《送董苍水游楚粤》诗:“先朝直节 董侍郎,锄奸拜杖投南荒。”

拜杖(bai zhang)同音词

  • 1、拜章[bài zhānɡ ]

    1.拜受慰问表彰。 2.上给皇帝的奏章;上奏章。 3.对鬼神的祈祷文。

  • 2、白章[bái zhānɡ ]

    1.白色花纹。 2.阴文图章。

  • 3、白麞[bái zhānɡ ]

    1.色白的獐子。古代以为祥瑞。

  • 4、摆张[bǎi zhānɡ ]

    1.犹处置。

  • 5、百丈[bǎi zhànɡ ]

    1.极言高﹑深或远。 2.牵船的篾缆。 3.借指井绳。 4.唐代名僧怀海﹐住洪州百丈山﹐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 6、百障[bǎi zhànɡ ]

    1.重重障碍。

  • 7、百嶂[bǎi zhànɡ ]

    1.群山。

  • 8、败仗[bài zhànɡ ]

    1.失利的战役或战斗。 2.战败。

拜杖词语接龙

  • 1、1.谓凭恃威权。
  • 2、1.棍棒。
  • 3、1.以杖刑毙命。
  • 4、1.锡杖与食钵。均为僧人云游必备之具,因以代指僧人行踪。
  • 5、1.亦作"杖筴"。 2.拄杖。 3.执马鞭。谓策马而行。 4.谓追随;顺从。
  • 6、1.见"杖策"。
  • 7、1.执锹。谓掘土劳作。
  • 8、1.《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 9、1.杖击。
  • 10、1.谓以棍棒拷打。楚,荆条做成的棒。
  • 11、1.受杖刑后的创伤。
  • 12、1.指杖刑用的棍棒。 2.指杖刑。
  • 13、1.孝杖与丧服。 2.指孝服。
  • 14、1.谓受杖刑处罚。
  • 15、1.谓判以杖刑。
  • 16、1.杖刑。 2.指施杖刑,拷打。
  • 17、1.谓持斧以为威权。
  • 18、1.拄杖老人。
  • 19、1.处以杖刑并革职。
  • 20、1.杖刑与格刑。泛指刑具。
  • 21、1.鼓名,打击乐器。
  • 22、1.《礼记.王制》:"七十杖于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
  • 23、1.《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辞归,翁(指壶公)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因以"杖化"谓得道成仙,乘龙飞升。
  • 24、1.见"杖几"。

拜杖的相关查询

拜杖的意思解释、拜杖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