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ǐ duì  ]
  • ㄅ一ˇ ㄉㄨㄟˋ
  • XX CF

比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比并,相当。比较对照,核对。

引证解释

⒈  比并,相当。

《说郛》卷八五引 宋 张商英 《护法论》:“吴王 孙权 问尚书令 闞泽 曰:‘ 孔丘、老子 得与佛比对否?’”

⒉  比较对照,核对。

清 卢文弨 《<示儿编>跋》:“十数年前, 鲍君 以文属予校订……遂发愤而取家所有四部书,有可疑者,一一比对,具有证佐,乃敢为之乙改涂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绳帛﹞或尚留原弔处者,须比对縊痕是否同异。”

国语辞典

⒈  比较核对。

如:「两相比对,便可看出真假来。」

⒉  既然。

《金瓶梅·第十一回》:「比对我当初摆死亲夫,你就不消叫汉子娶我来家,省的我把拦著他,撑了你的窝儿。」

比对(bi dui)同音词

  • 1、毕对[bì duì ]

    1.谓了结因果报应。

  • 2、陛对[bì duì ]

    1.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询。

比对词语接龙

  • 1、下棋。也指球类比赛。
  • 2、1.犹对偶;相对举出。
  • 3、1.原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魏晋以来﹐文人学士讲究声韵骈俪﹐对句在形式上渐趋格律化。近体诗兴起后﹐因称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为对句。 2.指对联。
  • 4、①(车船等)由两个地点相向开行。 ②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二分之一。 ③对半分配,即双方各占一半。
  • 5、1.犹对质。 2.对照比较。 3.锁合。
  • 6、①对立起来相持不下:阶级~ㄧ不能对同志的批评抱~情绪。 ②抵抗:武装~。
  • 7、1.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
  • 8、对口1中医指生在脑后、部位跟口相对的疽。也叫脑疽。 对口2 [duìkǒu]①相声、山歌等的一种表演方式,两个人交替着说或唱:~相声ㄧ~山歌。 ②(~儿)互相联系的两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上相一致:工作~ㄧ专业~ㄧ~协作。 ③(味道)合口:这几个菜都不~。
  • 9、指两军相持,也用于下棋、赛球等:两军~ㄧ中国队将于明天与日本队~。
  • 10、1.共同审理。 2.犹对质。
  • 11、①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面ㄧ~物ㄧ~的统一 ㄧ不能把工作和学习~起来看。 ②互相抵触;敌对:~情绪。
  • 12、(~儿)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13、1.对门的邻居。
  • 14、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和较冷的部分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是流体传热的主要方式。
  • 15、①合于需要;合于要求:~产品ㄧ这种货运到山区可不~。 ②对劲①:他觉得干这个工作挺~。
  • 16、1.互相议论;辩论。
  • 17、1.旧时宫中称医者切脉为对脉﹐后亦通行于民间。
  • 18、(~儿)①大门相对:~对户。 ②大门相对的房子:别看他俩住~,平常可很少见面 ㄧ我们家~新搬来一家广东人。
  • 19、①(~儿)对过:他家就在我家~。 ②正前方:~来了一个人。 ③(~儿)面对面:这事儿得他们本人~儿谈。
  • 20、1.对答君命。 2.抵命;拚命。
  • 21、1. 属于或发生于特定民族或主权国家的权力、管辖、组织界限范围之内的。如:对内政策。
  • 22、1.周年。
  • 23、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参看〖律诗〗、〖骈文〗。
  • 24、1.见"对偶"。

比对的相关查询

比对的意思解释、比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