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ì yì  ]
  • ㄌ一ˋ 一ˋ
  • EN TWC

力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以武力征伐。

⒉  劳役。

⒊  征用民力。

⒋  服役;干体力活。

引证解释

⒈  以武力征伐。

《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范宁 集解:“如使伐之而灭亡,则淫湎不足记也,使其自亡然后其恶明。”

⒉  劳役。

《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唐 元稹 《酬乐天南行》诗:“跋家逃力役,连鏁责逋诛。”
清 孙枝蔚 《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当时岂为游观美,此事须知力役轻。”

⒊  征用民力。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
明 陆深 《传疑录》:“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

⒋  服役;干体力活。

宋 沉俶 《谐史》:“自今改前所为,但听老奴尽心力役,不二三年,旧业可復。”
明 姚士粦 《见只篇》卷下:“未几, 江 为 周吏部 力役运石,石故压 江 一足,果断。”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宫中之事,选粗健女子充之,以给力役,备非常。”

国语辞典

⒈  以武力征伐。

《谷梁传·僖公十九年》:「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⒉  劳役,用民力供役。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

力役(li yi)同音词

  • 1、褵依[lí yī ]

    1.亦作"?依"。 2.犹褵褷。

  • 2、鲡鯣[lí yì ]

    1.鱼名。

  • 3、吏议[lì yì ]

    1.谓官吏议事。 2.指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

  • 4、吏役[lì yì ]

    1.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

  • 5、隶役[lì yì ]

    1.仆役;仆人。 2.谓从事役事。

  • 6、李益[lǐ yì ]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年间进士。早年曾多次在边镇充幕官。后入朝,官至礼部尚书。以写边塞诗著称。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名篇。有《李君虞诗集》。

  • 7、丽亿[lì yì ]

    1.《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朱熹集传:"丽,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后以"丽亿"指数目极多。

  • 8、丽逸[lì yì ]

    1.华丽而清逸。

  • 9、黎邑[lí yì ]

    1.指殷代诸侯国黎国。

  • 10、謧詍[lí yì ]

    1.话多。

力役词语接龙

  • 1、1.服劳役勤务的士兵。宋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
  • 2、1.车名。供役之车,庶人所乘。
  • 3、1.谓供使令之臣。
  • 4、1.服役与征户税。
  • 5、1.服劳役者。
  • 6、1.谓为法令所役使。 2.差役之法。
  • 7、1.劳役和战费。亦指战费。
  • 8、1.服役的人。 2.泛指操贱役者。 3.詈词。贱货﹑贱胚。
  • 9、1.劳役赋税。
  • 10、1.闾里中负责差役的人户。 2.服役之人户。
  • 11、1.犹效力。
  • 12、1.谓役使小民而获利。
  • 13、1.服贱役的人。 2.谓服役。
  • 14、1.服兵役的年龄。
  • 15、1.役使,驱遣。
  • 16、1.犹役思。
  • 17、1.清制,各衙门书吏供职满五年,得分别情况,或考或免,谓之役满。役满人员由吏部铨定选用。参阅《清会典.吏部六.铨政》。
  • 18、1.犹役户。指寻常百姓家。
  • 19、1.牵引梦魂。
  • 20、1.服役的人。 2.役使平民。
  • 21、1.代替劳役的税钱。宋制,凡应服劳役者可输钱免役。
  • 22、1.供役使的人。 2.役使人。 3.犹役户。
  • 23、1.身执劳事;劳身。
  • 24、1.犹劳神。

力役的相关查询

力役的意思解释、力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