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yì  ]
  • ㄅ一ˋ 一ˋ
  • NK JQR

避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辟易,退避。

引证解释

⒈  辟易,退避。

宋 洪迈 《夷坚支戊志·钱氏鼠狼》:“﹝鼠狼﹞奋前迎攫之,猫避易而退,自此不敢復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而贼两战,皆见二 杨 輒避易,尚有旧部曲谊。”
郭沫若 《天地玄黄·我更懂得庄子》:“那是最危险的,你已经在反动势力的面前有点避易了。”

避易(bi yi)同音词

  • 1、逼抑[bī yì ]

    1.逼迫压抑。

  • 2、毕弋[bì yì ]

    1.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 3、庇依[bì yī ]

    1.庇护依靠。

  • 4、庇翼[bì yì ]

    1.庇护。

  • 5、鼻夷[bí yí ]

    1.旧指以鼻饮的少数民族。

  • 6、鼻翼[bí yì ]

    鼻尖两旁的部分。统称鼻翅儿。

  • 7、鄙夷[bǐ yí ]

    鄙视:他一心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痛苦着,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同他作对,都在冷落他,鄙夷他。

  • 8、鄙异[bǐ yì ]

    1.谓品性粗野怪异。

  • 9、鄙邑[bǐ yì ]

    1.边城。

  • 10、鄙易[bǐ yì ]

    1.鄙薄轻视。

避易词语接龙

  • 1、1. 安适,舒服。如:审容膝之易安。——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2、1.改变初衷。
  • 3、1.更换储君。
  • 4、1.《周易》的组成部分。对《经》而言,故曰《传》。亦称《十翼》。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书《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旧传孔子所作,不足信。大抵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间的作品。
  • 5、1.更换朝代。
  • 6、1. 解带。如:遂易带。——唐·李朝威《柳毅传》。
  • 7、1.《周易》之道。 2.谓互易其处境。
  • 8、1.互换所处的地位。 2.交换土地。
  • 9、1.改变既定的天命。
  • 10、1.改正补充;更换。
  • 11、1.改革,变革。
  • 12、1.《易》的封象。
  • 13、1.帝王更改年号。
  • 14、1.交换;更换。
  • 15、1.平易简约。 2.谓宽和﹐不固执。
  • 16、1.季节变换。 2.改变气节操守。
  • 17、1.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今本《易经》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包含世界观、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8、1.犹容易。
  • 19、1.根据《易》理占卜。
  • 20、1.平易和乐。
  • 21、1.《易》的义理。
  • 22、1.平易良善。
  • 23、1.同"易良"。 2.谅,通"良"。
  • 24、1.轻率怠慢。

避易的相关查询

避易的意思解释、避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