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ī yǎnɡ  ]
  • ㄙ 一ㄤˇ
  • DDW UGJ

厮养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厮役。

引证解释

⒈  犹厮役。

《战国策·齐策五》:“士大夫之所匿,廝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鲍彪 注:“廝,析薪养马者。”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廝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説 燕,与 赵王 载归。’”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析薪为廝,炊烹为养。”
《新唐书·张巡传》:“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甘苦寒暑,虽廝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清 钮琇 《觚賸·舒氏义烈》:“王国栋 与吾辈同起廝养,沐恩日久,洊加拔擢,位至固山。”

国语辞典

⒈  供使役的人。

唐·白行简《李娃传》:「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厮养。』」
《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向蒙不杀之恩,收为厮养,委以腹心,人非草木,岂不知感。」

厮养(si yang)同音词

  • 1、斯鞅[sī yānɡ ]

    1.秦李斯和商鞅的并称。

  • 2、斯养[sī yǎnɡ ]

    1.即厮养。奴仆。

  • 3、私养[sī yǎnɡ ]

    1.私下供给其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

  • 4、四殃[sì yānɡ ]

    1.指四种自然灾害。

  • 5、饲养[sì yǎnɡ ]

    1.给人或其他动物吃食物,使活下去。

厮养词语接龙

  • 1、1.谓致力于人心﹑风俗的转变,教化。
  • 2、1.养成祸患。
  • 3、1.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朱熹集传:"言其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
  • 4、1.供给生活资料的封地。指汤沐邑。
  • 5、1.保持﹑培养恩德。 2.设法巩固恩宠。谓明哲保身。
  • 6、1.养子。 2.生育男孩。
  • 7、1.调养听觉,满足耳朵对美好声音的需要。
  • 8、1.蓄发。
  • 9、1.谓缺乏供养。
  • 10、1.培植之法。
  • 11、1.畜养繁殖。
  • 12、1.谓纵容错误,使之滋长。
  • 13、1.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有机体营养的成分。
  • 14、1. 指大规模的饲养蜜蜂。
  • 15、1.谓保持幸福。语本《左传.成公十三年》:"能者养之以福。"
  • 16、1.抚养。
  • 17、1.犹义父。 2.有抚养关系的非生身之父。
  • 18、1.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
  • 19、1.谓生活所需得到满足。
  • 20、1.指用水银炼丹。
  • 21、1.奉养国老。
  • 22、1.谓闲居休养。
  • 23、1.指祭鬼。
  • 24、1.谓妇女与情夫私通。

厮养的相关查询

厮养的意思解释、厮养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