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ǎo yè  ]
  • ㄉㄠˇ 一ㄝˋ
  • WGC JNT

倒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倒拽”。

⒉  倒拖;倒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倒拽”。倒拖;倒拉。

《北史·赵仲卿传》:“微有不理者, 仲卿 輒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於荆棘中,时人谓之於菟。”
《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碌乱了半夜, 周三 背了包裹,倒拽上门,迤邐出北关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众皂隶一齐动手,把……那尼姑横拖倒拽,捉将下来。”

倒曳(dao ye)同音词

  • 1、刀叶[dāo yè ]

    1.佛教语。指地狱中用以刺割罪人的尖利之叶。 2.刀片。

  • 2、道业[dào yè ]

    1.谓善行﹑美德。因其可以化导他人,故称。 2.佛道教化事业。 3.职业;营生。

  • 3、道谒[dào yè ]

    1.途中拜见。

  • 4、倒爷[dǎo yé ]

    1. [方]∶称从事倒买倒卖的个体商人。

  • 5、倒靥[dǎo yè ]

    1.天花患者疮毒外发时身上脸上长的疱疹。

倒曳词语接龙

  • 1、1.谓夫妇二人牵引过市叫卖。
  • 2、1.飘动貌。 2.迟缓貌。 3.象声词。
  • 3、1.拉,牵引。
  • 4、1.犹摇影。 2.神话传说中的剑名。
  • 5、1.谓拖着脚后跟,使足不离地,小步行走。 2.犹接踵。
  • 6、1.拖着足。《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后常用为英勇将领的典实。
  • 7、1.犹佩印。古代佩印用组绶,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
  • 8、1.卷纸空白,只字未写。谓考试交白卷。 2.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等。
  • 9、1. 舞蹈中的滑步或擦步。
  • 10、1.古代作战用的一种诈敌方法。即以车曳柴起尘,造成众军奔驰的假象,以迷惑敌人。
  • 11、1.犹拉长。
  • 12、1.牵制。
  • 13、1.拖地。 2.倒卧在地。
  • 14、1.摇动,飘荡。
  • 15、1.拖曳网渔具的绳索。常用的有麻绳﹑棕绳﹑钢丝绳等。
  • 16、1.穿白绢衣服。
  • 17、1.拖着鞋子。革,革履。
  • 18、1.抽丝。
  • 19、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2."曳裾王门"之省称。
  • 20、1.走卒;衙役。
  • 21、1.铺开的白绢。常用以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
  • 22、1.犹穿戴。语本《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毛传:"娄亦曳也。"孔颖达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娄与曳连,则同为一事。"
  • 23、1.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
  • 24、1.古代的一种戎装。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

倒曳的相关查询

倒曳的意思解释、倒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