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ɡāo zuò  ]
  • ㄍㄠ ㄗㄨㄛˋ
  • YMK WWF

高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高座”。讲席。讲席高于听讲者的座位,故称。

⒉  借指精通佛理的高僧。

⒊  坐于上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高座”。讲席。讲席高于听讲者的座位,故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向高坐者,故是凶物。”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王濛 恒寻遁,遇 祗洹寺 中讲,正在高坐上,每举麈尾,常领数百言,而情理俱畅。”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一为讲座,一为唱经座,各高二丈。”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师於高座上,瓣香祝君父。”

⒉  借指精通佛理的高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帛尸黎蜜多罗》:“西域人,时人呼为高座。”

⒊  坐于上座。

《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孔明 曰:‘不须主公忧虑,儘着 周瑜 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 南郡 城中高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山西乔御史》:“每晨起,具衣冠,升堂高坐,命僕隶呼唱开门。”

国语辞典

⒈  坐于坐具上,别于古时席地而坐。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一·高坐缘起》:「古 人席地而坐。……应劭·风俗通:『赵武灵王好胡服,作胡床。』此为后世高坐之始。然汉时犹皆席地,……至东汉末始斲木为坐具,其名仍谓之床,又谓之榻。」

⒉  一种宋代婚礼的仪式。参见「上高坐」条。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婿具公裳,花胜簇面,于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谓之高坐。」

高坐(gao zuo)同音词

  • 1、告坐[ɡào zuò ]

    1.谓被告发而连坐。 2.谢坐。

  • 2、高作[ɡāo zuò ]

    1.对他人作品的敬辞。 2.高明的招数。

  • 3、高座[ɡāo zuò ]

    1.见"高坐"。

  • 4、槁坐[ɡǎo zuò ]

    1.如枯木般不动地坐着。

高坐词语接龙

  • 1、1.旧时北京﹑天津等地曲艺演员在集市﹑街头演出,如说唱了许久仍无人坐下观赏,以至毫无收入,称为"坐白"。
  • 2、1.清代常朝之日,群臣各就班列侍朝,谓之"坐班"。 2.按照规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指办公室等)工作。
  • 3、1.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的称为坐办,略次于总办和会办。
  • 4、1.见"坐以待毙"。
  • 5、1.下肢麻痹症。
  • 6、1.指臀部与股部的肌肉。
  • 7、能确定平面上或空间中一点位置的有次序的一个或一组数。例如,要确定轮船在海洋中的位置,就用经度和纬度两个数,这两个数共同组成这个轮船所在位置的坐标。
  • 8、1.见"坐部伎"。
  • 9、簿1.留底备查的帐簿。
  • 10、1.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佑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
  • 11、1.客舱。船或飞机中载人的部分。
  • 12、1.指官吏在衙门里办公。
  • 13、1.妇女临产;分娩。 2.谓伏于草莽,伺机抢劫。
  • 14、1.佛教语。谓静坐息虑,凝心参究。
  • 15、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静坐排除杂念,以求心神的恬静自在:长老正在静室坐禅。
  • 16、1.一种接生方法。
  • 17、1.供人坐的地方。
  • 18、曲艺表演形式之一。演员坐着说唱。弹词、琴书一类曲艺,多取此形式,并由演员自弹(奏)乐器自唱。有些只说不唱的曲种,如评书、评话,坐着说讲,也属坐唱范畴。
  • 19、1.君主临朝听政。
  • 20、1.乘车。 2.古代供人乘坐的一种小车。 3.客车。对"货车"而言。
  • 21、1.临阵;参战。陈,同"阵"。 2.驻扎时所布之阵。 3.守卫阵地。
  • 22、1.谓审定讼词。
  • 23、1.只消费,不生产。 2.犹坐享。
  • 24、1.谓虽无举动而杂念不息。 2.向往;神往。 3.谓安坐而行教化。《淮南子.览冥训》:"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高诱注:"言坐行神化,疾于驰传,沈浮冥明,与道合也。"后以指安坐而治。

高坐的相关查询

高坐的意思解释、高坐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