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ínɡ xǐnɡ  ]
  • ㄐ一ㄥˇ ㄒ一ㄥˇ
  • AQK SGJ
  • 动词

警醒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警觉醒悟;使人警觉醒悟。谓睡眠中容易觉醒。

引证解释

⒈  警觉醒悟;使人警觉醒悟。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如今 陈季卿 尚未来,我等无事,暂到长街市上,唱些道情曲儿,也好警醒世人咱。”
清 徐士銮 《宋艳》卷十一:“此诗如清夜鐘声,亦曾警醒多少痴梦否?”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谁知道他们之中已经有了最后的警醒了的人呢?”
马南邨 《燕山夜话·黄金和宝剑的骗局》:“这个故事发生在 唐 代, 李肇 把它记录下来,目的大概是想警醒后人不要再受骗。”

⒉  谓睡眠中容易觉醒。

《红楼梦》第七七回:“宝玉 夜间胆小,醒了便要唤人,因 晴雯 睡卧警醒,故夜间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事,悉皆委他一人。”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朱自清 《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国语辞典

⒈  警觉省悟。「醒」文献异文作「省」。

《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警悟

⒉  睡眠中易醒。

《红楼梦·第七七回》:「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间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悉皆委他一人。」

英语翻译

to be alert

法语翻译

warnen (V)​, aufgeweckt (Adj)​

警醒(jing xing)同音词

  • 1、景星[jǐnɡ xīnɡ ]

    1.大星;德星;瑞星。古谓现于有道之国。

  • 2、景行[jǐnɡ xínɡ ]

    崇高的德行。语出《诗·小雅·车fe29(xi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之。)

  • 3、惊醒[jīnɡ xǐnɡ ]

    ①受惊动而醒来:突然从梦中~。 ②使惊醒:别~了孩子。

  • 4、经星[jīnɡ xīnɡ ]

    1.旧称二十八宿等恒星曰经星。与行星称纬星相对。因恒星相对位置不变,故称。 2.即岁星。

  • 5、经行[jīnɡ xínɡ ]

    1.经术和品行。 2.行程中经过。 3.佛教语。谓旋绕往返或径直来回于一定之地。佛教徒作此行动,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为养身疗病,或表示敬意。

  • 6、儆醒[jǐnɡ xǐnɡ ]

    1.警诫而使醒悟。

  • 7、警惺[jǐnɡ xīnɡ ]

    1.警觉醒悟。

  • 8、井星[jǐnɡ xīnɡ ]

    1.即井宿。

  • 9、径行[jìnɡ xínɡ ]

    直接进行;径自:厂商希望能~进口自己所需的产品。

  • 10、浄行[jìnɡ xínɡ ]

    1.佛教语。谓修行。亦指清净的戒行。

警醒词语接龙

  • 1、豁:开朗。指表达得显明清晰:对局势叙述得比较醒豁|寄语郎署诸公亦可以醒豁矣。
  • 2、1.使由醉而醒。
  • 3、1.由睡眠或昏迷而苏醒。 2.比喻认识由模糊而清楚。 3.犹醒睡,警醒。
  • 4、1.谓狂放傲世。语本《汉书.盖宽饶传》:"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
  • 5、1.消除困倦。
  • 6、1.犹显豁。
  • 7、评书艺人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力或加强气氛而用以击桌的道具:醒木一拍,全场肃静。
  • 8、明显突出,引人注目:标记很醒目|醒目的特征。
  • 9、1.消遣解闷。 2.谓令人快慰。
  • 10、1. [方]∶觉醒明白。如:听了你的话,我终于醒腔了。
  • 11、1.指秧苗插下后复苏存活。 2.犹警觉。
  • 12、1.假寐;打瞌睡。 2.犹警醒。谓睡时不要睡得太熟。 3.即醒木。
  • 13、1.犹惺忪。刚苏醒貌。
  • 14、1.犹苏醒。
  • 15、1.犹清醒。
  • 16、1.亦作"醒寤"。 2.谓从麻醉﹑昏迷﹑睡眠等状态中清醒过来。 3.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 17、1.见"醒悟"。
  • 18、1.清醒机智。
  • 19、1.神志清醒。 2.指使神志清醒。 3.指清醒的认识。
  • 20、1.清楚;清醒。 2.聪明。 3.美好貌。
  • 21、1.清醒的眼光。 2.使眼睛清亮。 3.明显突出,引人注目。
  • 22、1. 醒时有如在恶梦中所感受到的苦恼。
  • 23、1.醒酒的药。比喻警醒世俗的佛教教义。
  • 24、1.方言。谓树木返青发芽。

警醒的相关查询

警醒的意思解释、警醒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