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官家赋税。
引《晋书·夏侯湛传》:“后选补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出为 野王 令。以卹隐为急,而缓於公调。政清务闲,优游多暇。”
1.戴在耳朵上保暖的用品。也称暖耳,耳衣。因宫中用者为貂皮所制,故称"宫貂"。
中国古乐曲的调式。唐代规定二十八调,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最低的一根弦(宫弦)上的调式叫宫,其余的叫调。后来宫调的数目逐渐减少。元代杂剧,一般只用五个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个别的弦上的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这是后世所谓九宫。
1.古指力役税和征收织物的户税。
公调的意思解释、公调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