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踰秋”。
⒉ 过了秋天;秋后。
⒈ 亦作“踰秋”。过了秋天;秋后。
引汉 王充 《论衡·气寿》:“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农政全书》卷十三引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去年 姑苏 之水,踰秋不退,某为民之长,岂敢曲阻焉?”明 何景明 《武陵》诗:“辞家忽踰秋,适此万里国。”
1.被监禁的犯人。
1.亦作"玉虬"。 2.传说中的虬龙。 3.饰有玉勒的马。 4.比喻竹鞭。 5.浑天仪上的部件,形制如龙。
1.复姓。汉有侍御史余丘炳﹑隐士余丘灵。见《元和姓纂》。
1.晩秋,残秋。
1.呼吁恳求。
1.欲望;要求。
逾秋的意思解释、逾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