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见“鼎钟”。
⒈ 见“鼎鐘”。亦作“鼎钟”。鼎与钟。古代钟鼎上刻铭文,以旌有功者。有时即借指功业。
引《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於鼎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所可寃者,天与魁杰;既堕鼎鐘,人共埋没。”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唐求》:“值三灵改卜,絶念鼎钟,放旷疎逸,出处悠然,人多不识。”明 汪廷讷 《种玉记·乘访》:“儿今别去远从戎,指日勋庸建鼎鐘。”
⒈ 家庙必备的器具。器上通常刻有铭功记德的文字。也作「鼎钟」。
引《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以徇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1.古代课税,征徭役,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丁中为其中主要两类。此制始于北齐。历代迭有变更。
1.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 2.《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后因以"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
1.指国家重任。 2.敬辞。谓请您大力帮忙(表示请托时用)。
1.脚疔。
鼎钟的意思解释、鼎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