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énɡ xuán bǐ jiàn  ]
  • ㄔㄥˊ ㄒㄨㄢˊ ㄅ一ˇ ㄐ一ㄢˋ
  • YD EGCN TEB YSL

诚悬笔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唐柳公权以书法进谏唐穆宗事。诚悬,公权字。语本《新唐书·柳公权传》:“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引证解释

⒈  指 唐 柳公权 以书法进谏 唐穆宗 事。

诚悬,公权 字。语本《新唐书·柳公权传》:“帝问 公权 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 公权 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諫也。”
宋 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二:“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 诚悬 笔諫时。”

诚悬笔谏词语接龙

  • 1、1.向君主进谏的奏章。
  • 2、1.条陈得失的奏章。
  • 3、1.谏官官署。
  • 4、1.进谏游说。
  • 5、1.指谏官的职位。
  • 6、1.苦笋。
  • 7、1.犹谏垣。
  • 8、1.指御史。
  • 9、1.规劝训导。
  • 10、1.规劝的话。
  • 11、1.官名。谏议大夫。 2.谏诤。 3.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 12、1.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
  • 13、1.亦作"谏喻"。 2.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 14、1.见"谏谕"。
  • 15、1.指谏官官署。
  • 16、1.谏官官署。
  • 17、1.御史台的别称。 2.谏官官署。宋初由门下省析置﹐以分隶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宋司马光有《谏院题名记》。
  • 18、1.向皇帝进谏的奏章。
  • 19、1.规劝争辩。
  • 20、1.谏诤。争﹐通"诤"。
  • 21、1.谏诤﹔规劝。
  • 22、1.指御史台。
  • 23、1.谏书的草稿。
  • 24、1.直言规劝之臣。 2.掌谏诤的官员。

诚悬笔谏的相关查询

诚悬笔谏的意思解释、诚悬笔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