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èn rán  ]
  • ㄈㄣˋ ㄖㄢˊ
  • DLF DEM

奋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抖动胡须。激愤或激昂貌。

引证解释

⒈  抖动胡须。激愤或激昂貌。

《汉书·朱博传》:“齐郡 舒缓养名, 博 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 博 奋髯抵几曰:‘观 齐 儿欲以此为俗邪!’”
唐 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裂眥奋髯,髮衝鶡冠。”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姦将。”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及其驰骋上下,奋髯哆颐,沙聚数千里,龟灼数百世。”

奋髯(fen ran)同音词

  • 1、忿然[fèn rán ]

    1.愤怒貌。

  • 2、分然[fēn rán ]

    1.区分清楚貌。

  • 3、奋然[fèn rán ]

    1.奋发貌。 2.愤激貌。

  • 4、愤然[fèn rán ]

    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离去。

  • 5、棼然[fén rán ]

    1.扰乱貌;纷乱貌。

奋髯词语接龙

  • 1、1.胡人多须﹐故称。
  • 2、1.谓须髯张开如戟。
  • 3、1.多须的客人。
  • 4、1.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 5、1.即髯公。参见"髯公"。
  • 6、1.亦作"髥?"。 2.胡须。
  • 7、1.借指皇帝。 2.指虬枝盘曲的松树。
  • 8、1.亦作"髥奴"。 2.多须的奴仆。
  • 9、1.多须貌。 2.舒展迟缓貌。
  • 10、1.毛发弯曲纠缠貌。
  • 11、1.见"髯蛇"。
  • 12、1.亦作"髥蛇"。亦作"髯虵"。 2.岭南所产大蛇。可入药。
  • 13、1.多须的人。
  • 14、1.多须的老人。
  • 15、1.亦作"髥苏"。 2.宋苏轼的别称,以其多髯故。
  • 16、1.三国吴孙权的绰号。 2.宋孙莘老的诨号。
  • 17、1.即髯公。参见"髯公"。
  • 18、1.见"髯须"。
  • 19、1."髯参军"的省称。晋郄超为桓温记室参军﹐多髯,时人称"髯参军"。后用以称记室参军。
  • 20、1.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以"髯断"谓皇帝仙逝。
  • 21、1.多须的人。
  • 22、1.传说中的猿猴类动物。
  • 23、1.时人对宋杨存中的嘲讽之称。
  • 24、参军1.晋郄超的别名。 2.羊的别名。

奋髯的相关查询

奋髯的意思解释、奋髯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