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í suǒ  ]
  • ㄌ一ˊ ㄙㄨㄛˇ
  • YRB FPX

离索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离群索居。萧索。

引证解释

⒈  离群索居。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仇兆鳌 注:“离索,离羣索居,见《礼记》 子夏 语。”
宋 陆游 《钗头凤》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明 皇甫涍 《将命巡轺徙倚署阁》诗:“俄顷惻幽衷,遇物悲离索。”
叶圣陶 《火灾·醉后》:“我知道他有离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于作文。”

⒉  萧索。

《北齐书·元孝友传》:“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凄凉犯·合肥秋夕》词:“緑杨巷陌,西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夏承焘 注:“这里作为萧索之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游魂渺渺增离索,增离索。”

离索(li suo)同音词

  • 1、利索[lì suo ]

    利落:手脚~ㄧ把屋子收拾~了。

  • 2、俐索[lì suǒ ]

    1.爽快;利落。指言语﹑动作。 2.整齐有条理。 3.完毕;彻底。

  • 3、力索[lì suǒ ]

    1.力尽。 2.竭力探索。

  • 4、理所[lǐ suǒ ]

    1.衙署;办公处所。 2.泛指治事之所。 3.治刑狱之所。 4.犹言理之所在。

  • 5、理索[lǐ suǒ ]

    1.索回。

  • 6、栗缩[lì suō ]

    1.颤栗畏缩。栗,通"栗"。

  • 7、笠蓑[lì suō ]

    1.斗笠与蓑衣。借指劳动人民。

离索词语接龙

  • 1、1.复姓。
  • 2、南北朝时,北朝人有辫发,南人对北人蔑称“索虏”。
  • 3、1.我国少数民族名。即鄂温克族。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民风刚劲,勇敢善战。明以前称为通古斯﹑雅库特﹑清称索伦。明末清初以"索伦部"统称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族。参阅清西清《黑龙江外纪》三。
  • 4、1.萧条;冷落。 2.数落;责备。 3.怂恿。
  • 5、1.求取米粮。 2.《汉书.东方朔传》:"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也。"后因以"索米"称谋生。
  • 6、1.探索隐微。
  • 7、1.见"索面"。
  • 8、1.索取性命。
  • 9、没有生气的样子:消沉索莫。
  • 10、1.见"索莫"。
  • 11、1.见"索莫"。
  • 12、1.挑选出来的好牛。
  • 13、1.谓寻求对等。
  • 14、1.索取赔偿。
  • 15、1.犹争强,恃强。
  • 16、1.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为桥,一般建于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四川﹑云南﹑贵州多有之。 2.也有用藤或铁索贯巨大竹筒而系于两岸者,过桥时人缚于筒上,用游索往来牵渡,称溜筒桥。见《金川琐记.溜筒桥》。
  • 17、1.寻求。
  • 18、1.讨取。
  • 19、1.系在马胸前的穗状饰物。
  • 20、毫无兴味:兴致索然|文章写得索然无趣。
  • 21、身体颤抖:天寒衣单,浑身索瑟。
  • 22、1.犹煞是。甚是;真是。
  • 23、1.犹只手;空手。
  • 24、1.恐惧貌;颤抖貌。 2.冷漠,无生气貌。 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 4.空虚﹑空乏状。 5.犹瑟瑟。形容细碎之声。

离索的相关查询

离索的意思解释、离索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