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ú rú  ]
  • ㄖㄨˊ ㄖㄨˊ
  • VK VK
  • AA式

如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⒉  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⒊  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⒋  恭顺儒雅貌。

⒌  络绎不绝。

⒍  形容词词尾。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⒉  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⒊  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
《西游记》第九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⒋  恭顺儒雅貌。

元 刘致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明 陈所闻 《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
清 恽敬 《答方九江》:“前过 九江,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⒌  络绎不绝。

《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清 郝懿行 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⒍  形容词词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如如(ru ru)同音词

  • 1、儒儒[rú rú ]

    1.局促貌。

  • 2、嚅嚅[rú rú ]

    1.私语貌。 2.言语吞吐貌。

  • 3、濡如[rú rú ]

    1.雨露润泽貌。

  • 4、濡濡[rú rú ]

    1.湿润貌。 2.犹沉湎。 3.融洽貌。

  • 5、入入[rù rù ]

    1.安详徐缓貌。

  • 6、蠕蠕[rú rú ]

    昆虫爬行的样子:蠕蠕而动|吴蚕始蠕蠕。

如如词语接龙

  • 1、1.形容多。 2.谓别后很难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3.凄苦貌。
  • 2、1.传说中彭泽湖神的女婢名。晋干宝《搜神记》卷四载:庐陵欧明为彭泽湖神青洪君所邀,"明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将归,所愿辄得,数年,大富。" 2.符合愿望;达到愿望。
  • 3、1.随顺意愿;实现志愿。
  • 4、1.一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依本音读叫"如字"。
  • 5、1.谓按照约定行事。
  • 6、1.形容盛多。 2.发美长貌。 3.比喻德化广大。
  • 7、1.《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
  • 8、1.晋宋时俗语。犹如此,这样。
  • 9、1.旧时称结拜的哥哥。参见"如兄如弟"。
  • 10、①如此:问渠哪得清如许。 ②这么多:如许钱|如许树。
  • 11、1.一律;一样。
  • 12、1. 按照仪式。如:行礼如仪。
  • 13、1.而已。
  • 14、①顺遂心意:景况很不如意|称心如意。 ②一种象征吉祥的器具,头为云形或灵芝形,柄微曲,以玉、骨等制成:送老太太一柄玉如意。
  • 15、1.好像。
  • 16、1.称心,如意。
  • 17、1.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
  • 18、1.照常。 2.平常。
  • 19、1.形容多。
  • 20、1.这样。
  • 21、1.如下。
  • 22、1.旧时称结拜的弟弟。参见"如兄如弟"。
  • 23、1.谓按法律或方法办理。 2.守法;守规矩。 3.得法;适宜。 4.越发,更是。
  • 24、1.若干。表示不定数。

如如的相关查询

如如的意思解释、如如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