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ìn yín  ]
  • ㄐ一ㄣˋ 一ㄣˊ
  • KSSI KQG

噤唫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闭口不言貌。

引证解释

⒈  闭口不言貌。

宋 梅尧臣 《送师厚归南阳同至姜店》诗:“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后先。”

噤唫(jin yin)同音词

  • 1、禁印[jìn yìn ]

    1.表示禁止启动的印记。

  • 2、噤吟[jìn yín ]

    1.下巴上曲貌。

  • 3、卺饮[jǐn yǐn ]

    1.饮合卺酒。

  • 4、寖淫[jìn yín ]

    1.逐渐。

  • 5、进引[jìn yǐn ]

    1.犹引荐。

  • 6、进饮[jìn yǐn ]

    1.指饮酒。

  • 7、浸淫[jìn yín ]

    1.浸润;濡湿。 2.引申为浸染﹐濡染。 3.水流溢,泛滥。 4.逐渐蔓延﹑扩展。 5.渐渐。 6.侵害;蚕食。 7.渐近;接近。 8.指时间的迁流。 9.雨﹑泪﹑汗等不断落下或流淌。 10.沉浸。比喻被某种事物深深吸引。

  • 8、近因[jìn yīn ]

    直接促成结果的原因(区别于‘远因 ’)。

  • 9、今音[jīn yīn ]

    ①现代的语音。 ②指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代表的隋唐音,跟以《诗经》押韵、《说文》谐声等为代表的‘古音’(周秦音)区别。

  • 10、金音[jīn yīn ]

    1.属金之音。即商音。 2.石名。产于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乡境内。其石质刚硬﹐敲之如金音﹐铿锵妙音响彻良久﹐故名。可制砚。明末秦良玉曾统兵驻守于此﹐用此石制砚。

噤唫词语接龙

  • 1、1.呻吟。
  • 2、硍朱1.即银朱。硫化汞的俗称。是最早的鲜红颜料,用于油画﹑印泥及朱红绘雕漆器等。也可入药,有毒。
  • 3、荫子1.子弟承荫。亦指子弟承荫者。
  • 4、音变1. 对前后相邻的一个元音的读音的影响。
  • 5、音标1.语音学上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
  • 6、音波1.即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 2.指声响。
  • 7、音步1.表现诗歌节奏的音组。也称顿。
  • 8、音叉1.用钢材制成的发声仪器。形状像叉子,用小木槌敲打发出声音。音叉的长短厚薄不同,能产生各种音高的声音,可以用来调整乐器和帮助歌唱者定出音高。
  • 9、音尘声音尘埃。比喻信息或踪迹:音尘悄然|咸阳古道音尘绝。
  • 10、音程1.音乐术语。指两音间的距离,亦即两音在高度上的差异。
  • 11、音词1.犹音信。 2.犹言语。
  • 12、音辞1.言谈;辞令。 2.文词。 3.音调歌词。
  • 13、音带1.录音磁带。
  • 14、音调1.发声说话﹑吟诵诗文时的腔调。 2.指乐曲的旋律。泛指乐声。
  • 15、音读1.汉字字音的读法。 2.日文中汉字的一种读法,用汉字原来的音读汉字。因汉字词语传入日本的时间和来源不同,有"吴音"﹑"汉音"等分别。
  • 16、音符音乐术语。乐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长度的符号。常用的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种。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构成。成组的带符尾的音符,可用横线代替个别的符尾,如以b16a代替b16bb16db16d,以b16e代替b16db16db16db16d等。音符后加附点的称“附点音符”,其时值较原音符增长二分之一,如b16c等于b16f+b171的时值,b172等于b171+b16b的时值。
  • 17、音高1.声音的高低。由音波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高则音高;低则音低。音高是构成语音的要素之一。汉语里音高变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妈"﹑"麻"﹑"马"﹑"骂"四个字的声调不同,即音高的不同。 2.音乐声学术语。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特性。
  • 18、音格1.指诗歌的格律。
  • 19、音官1.乐官。
  • 20、音翰1.诗文;书信。
  • 21、音耗1.音信;消息。
  • 22、音和1.反切的一种。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声调及韵母相同。也称"音和切"。
  • 23、音华1.犹美名。 2.指人的音容仪态。
  • 24、音徽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2.美音;德音。 3.指音容。 4.犹音讯;书信。

噤唫的相关查询

噤唫的意思解释、噤唫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