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中和之声。指五音中的商声。
⒈ 中和之声。
引《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杜预 注:“此谓先王之乐得中声,声成,五降而息也。”杨伯峻 注:“宫商角徵羽五声,有迟有速,有本有末,调和而得中和之声,然后降于无声。”《国语·周语下》:“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韦昭 注:“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昔 孔子 患 郑、卫 之声乱于雅颂,乖剌无所从正……自是删《诗》,定其中声,得三百篇。”
⒉ 指五音中的商声。
引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为中声。”
1.乐钟声和相应和的笙乐。
1.指忠臣中品德最高的人。
一生;一辈子:奋斗终生|碌碌终生。
1.许多美景。
1.诸圣人。
1.谓人物众多﹐气势盛大。
1.符合墨线。 2.喻符合标准。 3.谓适度。
1.中书省的省称。
1.酒醉的隐语。
1.盛是古代祭祀时置于容器中的谷物,一般为黍﹑稷﹑稻﹑粱﹑麦﹑苽,谓之六谷。"中盛"谓不用稻﹑粱,表示祭礼从简。
中声的意思解释、中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