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ǔ chánɡ  ]
  • ㄨˇ ㄔㄤˊ
  • GG IPK

五常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仁、义、礼、智、信。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⒉  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三纲五常。

(in feudal China) the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

⒊  五行。

the five elements;

引证解释

⒈  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狎侮五常。”
孔颖达 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⒉  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郑玄 注:“五常,五行也。”
《云笈七籤》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

⒊  谓仁、义、礼、智、信。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飭也。”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
《水浒传》第一一〇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⒋  即五伦。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絶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⒌  指 三国 蜀 马良 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 字 季常,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刘家 则三嘏扬芳, 马氏 则五常擅美。”

国语辞典

⒈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

《书经·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
唐·孔颖达·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⒉  金、木、水、火、土五行。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

⒊  仁、义、礼、智、信。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⒋  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

《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马良传》:「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⒌  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元·陶宗仪也作「五伦」。

《南村辍耕录·卷一〇·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英语翻译

Wuchang county level city in Harbin 哈爾濱|哈尔滨, Heilongjiang, five constant virtues of Confucianism, namely: benevolence 仁, righteousness 義|义, propriety 禮|礼, wisdom 智 and fidelity 信,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 of Confucianism (between ruler and subject

法语翻译

Wuchang (Stadt in Heilongjiang)​ (Eig, Geo)​

五常(wu chang)同音词

  • 1、武场[wǔ chǎnɡ ]

    戏曲场面的一部分。指各种打击乐器。如锣、鼓、钹、水镲等。习惯上也指演奏这类乐器的乐师。

  • 2、伍长[wǔ chánɡ ]

    1.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为"伍长"。参见《周礼.夏官.序官》﹑《管子.立政》。

  • 3、误场[wù chǎnɡ ]

    1.戏剧等演出时﹐演员该上场而没有上场。

  • 4、乌肠[wū chánɡ ]

    1.指曲受潮发霉后中心部位孔的周围变成黑褐色。

  • 5、五猖[wǔ chānɡ ]

    1.神名。一说即五通神。

  • 6、五长[wǔ chánɡ ]

    1.五国诸侯之长。 2.古代守城的小吏。 3.一伍之长。古代户籍以五户为伍,一人为伍长。五,同"伍"。

  • 7、雾敞[wù chǎnɡ ]

    1.如迷雾一样深不可测。

  • 8、屋场[wū chǎnɡ ]

    1. [方]∶指自然村,一般只有一姓或几姓人家居住。

  • 9、无肠[wú chánɡ ]

    1.传说中的古国名。 2.犹言没有心肠或心思。 3.见"无肠公子"。

  • 10、无偿[wú chánɡ ]

    1.没有代价的;没有报酬的。

五常词语接龙

  • 1、1.永恒之名。 2.通常的名称。
  • 2、1.普通的规模。
  • 3、①一年到头;长时期:山上常年积雪。 ②往年: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 4、1.长期安宁。 2.汉宫殿名。
  • 5、1.平庸的奴仆。
  • 6、1.犹常典。指经典。
  • 7、1.常格。 2.平常的品类。
  • 8、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汉宣帝时耿寿昌首创。 2.即常平仓。 3.长期平衡。
  • 9、1.一定的期限。
  • 10、1.常用或普通的器物。 2.比喻普通的人。
  • 11、1.一般的情理。
  • 12、1.自然之性;常态。 2.一向如此。
  • 13、1.守常道不变的人。 2.平常的人。 3.固定的人。
  • 14、1.古代君主左右执掌政务的长官。《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蔡沈集传:"有任事之公卿曰常任。"一说指掌委任之官。见孔传。后泛称皇帝近臣。 2.正常的负荷。 3.长期担任的。
  • 15、1.平日;往日。 2.固定的日子。
  • 16、1.佛教语。犹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大。
  • 17、1.固定的赏赐。
  • 18、1. 长期设立的(对临时性的而言)。如:常设机关。
  • 19、1.长生不老。 2.一定的生性。 3.即常生子。 4.固定的财产。
  • 20、1.固定的乐调。 2.正常的声调。
  • 21、1.固定的老师。
  • 22、1.长久安定;经常安宁。
  • 23、1.亦作"常燠"。 2.长期燠热。
  • 24、1.犹常列。

五常的相关查询

五常的意思解释、五常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