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iān xiàn  ]
  • ㄅ一ㄢ ㄒ一ㄢˋ
  • EP EGC

边县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靠近边界的县。

引证解释

⒈  靠近边界的县。

《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
《后汉书·明帝纪》:“詔三公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繫囚,减罪一等,勿笞,诣度辽将军营,屯 朔方、五原 之边县。”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鼂错 与 汉文帝 画备边策,不过二事,其一曰徙远方以实广虚,其二曰制边县以备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一:“它一直向北伸去,直达 四川 边县 广元,再过去是 陕西省 的 宁羌州、汉中府。”

边县(bian xian)同音词

  • 1、便线[biàn xiàn ]

    1.为维持短期通车而修建的临时性铁路或公路,一般采用较低的建筑标准。通常在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后即拆除或废弃。

  • 2、辩献[biàn xiàn ]

    1.普遍献酒。古代宴饮或举行大典时的一种礼节。辩﹐通"徧"。

  • 3、边舷[biān xián ]

    1.船的两侧的边。

  • 4、边险[biān xiǎn ]

    1.边远险要。 2.边地的要隘。

  • 5、边线[biān xiàn ]

    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边的界线。

  • 6、边限[biān xiàn ]

    1.边际。

  • 7、边羡[biān xiàn ]

    1.边地官员以赋税盈馀的名义向朝廷所贡的财物。

  • 8、褊褼[biǎn xiān ]

    1.衣服飘扬貌。 2.引申为飘逸飞翔貌。

  • 9、变嫌[biàn xián ]

    1.辨别嫌疑。变,通"辨"。

  • 10、变现[biàn xiàn ]

    把非现金的资产和有价证券等换成现金。

边县词语接龙

  • 1、1.恶霸。
  • 2、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
  • 3、1.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
  • 4、1.垂帘。指小户人家。
  • 5、1.一县之行政长官。秦汉时人口万户以上的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宋以后有所更改,至民国时,又改称"县长"。
  • 6、1.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 2.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3.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 4.指致仕之年,一般为七十岁。
  • 7、1.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
  • 8、1.县治所在的城镇。
  • 9、1.驿传。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匹车辆。
  • 10、1.指钟磬等悬挂乐器。
  • 11、1.鹑鸟尾秃,似衣衫褴褛。因以"县鹑"形容衣服破烂。
  • 12、1.县和道。汉制,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无者称县。 2.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
  • 13、1.汉时西域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绳索悬缒而过,故名。
  • 14、1.凭空臆断。
  • 15、1.缺乏。
  • 16、1.亦作"县法"。 2.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颁布法令为"县法"。
  • 17、1.亦作"县份"。 2.即县。但不与专名连用。
  • 18、1.见"县分"。
  • 19、1.古制庶人死后以绳束棺下穴覆土埋葬,称"县封"。
  • 20、1.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
  • 21、1.远隔。 2.悬殊,相差极远。
  • 22、1.春秋时,楚君称王,其县大夫亦僭称公。 2.爵名。晋时始置县公之爵,历代因之,亦谓之开国县公,明以后废。
  • 23、1.悬赏征求。
  • 24、1.古代庙堂用的大鼓。 2.比喻海涛轰鸣。

边县的相关查询

边县的意思解释、边县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