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ēi jué  ]
  • ㄨㄟ ㄐㄩㄝˊ
  • ATM ADUW

薇蕨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引证解释

⒈  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汉 张衡 《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薇蕨荔苀。”
唐 孟郊 《长安羁旅》诗:“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清 方文 《访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诗:“知君秉性甘薇蕨,暇日相思还杖藜。”

国语辞典

⒈  薇与蕨,贫人所常采食的野菜。

晋·刘琨〈扶风歌〉:「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唐·杜甫〈解闷〉诗一二首之三:「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州瓜。」

薇蕨(wei jue)同音词

  • 1、痿厥[wěi jué ]

    1.痿弱气逆。

  • 2、痿蹶[wěi jué ]

    1.亦作"痿蹷"。 2.指手足萎弱无力﹐动作行走不便的病症。亦特指下肢麻痹。 3.泛指废弛停滞不前。

  • 3、痿蹷[wěi jué ]

    1.见"痿蹶"。

  • 4、危絶[wēi jué ]

    1.殆尽。

  • 5、嵬崛[wéi jué ]

    1.见"嵬崫"。

  • 6、味觉[wèi jué ]

    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舌面和口腔黏膜上的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官。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其他味觉都由这四种基本味觉混合而成。

  • 7、伟絶[wěi jué ]

    1.奇伟卓绝。

  • 8、委决[wěi jué ]

    决定:委决不下|我有一事不能委决。

  • 9、委絶[wěi jué ]

    1.衰亡,衰败。委,通"萎"。 2.引申为憔悴,衰老。 3.断绝。

  • 10、萎絶[wěi jué ]

    1.枯谢。 2.死亡;消亡。

薇蕨词语接龙

  • 1、1. 蕨的嫩茎叶,可以吃,也可做饲料。
  • 2、1.即菱角。又名芰。
  • 3、1.蕨苗。俗名蕨菜。
  • 4、1.指蕨芽。因其端卷曲如拳,故名。
  • 5、1.指蕨芽。其端卷曲,紫色而肥,状如小儿之手,故名。
  • 6、1.蕨与薇。均为山菜,每联用之以指代野蔬。
  • 7、类植物植物的一大类,草本,很少木本,有真正的根,有茎和叶子,茎有维管束,叶子通常较小,用孢子繁殖,生长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地带,如蕨、石松等。
  • 8、夬夬1.果决貌。 2.断绝貌。 3.强健貌。
  • 9、脚色1.犹履历。宋时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谓之"脚色"。 2.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 3.泛指演员。 4.泛指小说或影剧中的人物。 5.特指某种人物。有时亦含贬义。 6.犹本色﹐亦指真相或底蕴。
  • 10、脚色①戏曲的艺术化、规范化的人物类型。也是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通常与行当通用,或合称“脚色行当”。宋元时的戏曲已建成行当体制,如南戏有生、外、旦、贴、净、丑、末七色,元杂剧有末、旦、净三类。近代戏曲大多以生、旦、净、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分支,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正旦、花旦、武旦、老旦等。 ②泛指演员:他是剧中的重要脚色。又泛指精明能干的人:别看他不声不响,在车间里可算得上是个好脚色。
  • 11、角抵1.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起源于战国,其称始于秦汉。晋以后亦称"相扑"﹑"争交"。类似现代的摔跤。
  • 12、角抵亦称“角b129”、“b12ab129”。中国古代的角力活动。两人对抗,用拳“左攫右拿”。似今摔跤运动。源于黄帝时代,由军事搏斗演化而来。相传蚩尤部落七十二人,皆头上有角,以角抵人。汉代成为百戏中的内容,后演化成相扑、争交。
  • 13、角斗搏斗比赛:~场。
  • 14、角斗搏斗较量:角斗场。
  • 15、角力比赛力气。
  • 16、角力比赛力气、武艺。
  • 17、角色①戏剧或电影、电视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②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
  • 18、角色①也称“脚色”。戏剧、电影名词。指剧中人物。 ②“社会角色”的简称。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 19、角逐①武力竞争:群雄~。 ②泛指竞争或竞赛:两队在绿茵场上展开激烈~。
  • 20、角逐以武力相竞争:群雄角逐。
  • 21、橛子短木桩。
  • 22、爵韠1.古代士朝服的蔽膝。因用爵韦制成﹐故名。
  • 23、爵弁1.古代礼冠的一种﹐次冕一等。爵﹐通"雀"。 2.葍的别名。
  • 24、爵帛1.酒尊和币帛。

薇蕨的相关查询

薇蕨的意思解释、薇蕨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