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ù zhù  ]
  • ㄅㄨˋ ㄓㄨˋ
  • WVUK WVYG

餢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发面饼。

引证解释

⒈  发面饼。

《太平御览》卷八六〇引 晋 束晳 《饼赋》:“釰带案成,餢飳髓烛,或名生於里巷,或法出乎殊俗。”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南中醖酒,即先用诸药别淘,漉秔米,晒乾;旋入药和米,擣熟,即緑粉矣。热水溲而团之,形如餢飳。”

餢飳(bu zhu)同音词

  • 1、逋诛[bū zhū ]

    1.逃避诛罚。

  • 2、卜祝[bǔ zhù ]

    1.专管占卜﹑祭祀的人。

  • 3、卜筑[bǔ zhù ]

    1.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

  • 4、补助[bǔ zhù ]

    1.对生活困难者加以周济。语本《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2.增益匡助。

  • 5、补注[bǔ zhù ]

    1.亦作"补注"。 2.古书注释体式之一。对原有注释加以补充或驳正。 3.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注释。

  • 6、不住[bú zhù ]

    1.不停;不断。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 7、捕诛[bǔ zhū ]

    1.捕捉杀戮。

  • 8、捕逐[bǔ zhú ]

    1.追捕。

餢飳词语接龙

  • 1、朝离1.即株离。古东方少数民族乐名。
  • 2、枓栱1.斗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叠构成。
  • 3、藷藇1.即薯蓣。
  • 4、藷芋1.即藷藇。
  • 5、藷蔗1.甘蔗。
  • 6、鸀琟1.同"鸀鳿"。 2.鸟名。
  • 7、主诉1.医学上指病人对自我感觉最痛苦的病情的简要叙述。2.主要的诉讼。
  • 8、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一部作品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有多个主题。
  • 9、主体①事物的主要部分:合唱队以中学生为主体|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②见“主体与客体”。
  • 10、主土1.古代诸侯王始封时,取天子所授之土立为国社而奉之,谓之主土。 2.古代指掌管山川土地和百物生长之事。
  • 11、主王1.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 12、主桅1. 帆船上首要的桅,通常从船首数起第二根桅。
  • 13、主维1.犹言作主。
  • 14、主位1.君主的权位。 2.主人的席位。 3.谓谨于职守,安于本位。 4.语法名词。主语所在的位置。凡实词和名词性的语﹑句作句子成分时,在句中都有一定的位置。这些位置可分为:主位﹑宾位﹑补(表)位﹑领位﹑副位﹑同位和呼位。在主位的,为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 15、主文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 16、主翁1.犹主人。与"客人"相对。 2.犹主人。与"仆人"相对。
  • 17、主席1.主持筵席。 2.指主筵席者。 3.筵席中的主人席位。 4.寺观的住持。 5.主持会议的人。 6.某些国家的政府机关﹑党派或团体某一级组织的最高领导职位的名称。
  • 18、主线1.图画中描写物体必要的基本线,称为"主线";其用作补助或描写小部分的线,称为副线。主线可以单独表现某种物体,而副线不能独立。 2.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
  • 19、主相1.君主和相。 2.犹宰相。
  • 20、主项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的概念。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就是主项。性质判断中的主项只有一个,关系判断中的主项有两个或更多,分别称为前主项、后主项,或第一主项、第二主项、第三主项……。如“浙江在江苏和福建之间”,“浙江”是第一主项,“江苏”是第二主项,“福建”是第三主项。
  • 21、主信1.犹相信。
  • 22、主刑“附加刑”的对称。法院判处刑罚时独立适用的刑罚。中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23、主凶1. 正凶;主要行凶者;主要凶犯。
  • 24、主壻1.公主的丈夫,即驸马。

餢飳的相关查询

餢飳的意思解释、餢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