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ī jìnɡ  ]
  • ㄒ一 ㄐ一ㄥˋ
  • KHED TCA
  • 名词

蹊径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路径;办法。

筑蹊径。——《晏子春秋》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荀子·劝学》
只好另辟蹊径。

path; wa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蹊逕”。

⒉  指小路。

《吕氏春秋·孟冬》:“备边境,完要塞,谨关梁,塞蹊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一:“蒙蘢荆棘生,蹊逕登童竖。”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荫道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牛至半途不循蹊径,负女渡岭驀涧,直入乱山。”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蜿蜒入杳渺,蹊径从何寻?”

⒊  门径;路子。

《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明 唐顺之 《卓小仙草书歌》:“虽然奔放不可覊,笔墨蹊径未尽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又人学书……情景妙合,风格自上,不为古役,不堕蹊逕者,最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儒实学》:“大闢畴人之蹊逕。”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国语辞典

⒈  小路。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
《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杜蹊径,修壁坞。」

门路

⒉  比喻治学、做事的方法。

《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蹊径(xi jing)同音词

  • 1、牺经[xī jīnɡ ]

    1.即《易》经。相传八经卦为伏羲氏作,故称。

  • 2、西京[xī jīnɡ ]

    1.古都名。(1)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2)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3)唐显庆二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一称西京﹐天宝元年﹐定称西京﹐至德二载﹐改称中京。(4)唐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凤翔是两京未复时肃宗之驻地﹐改凤翔郡为凤翔府﹐建号西京﹐上元元年﹐废京号。(5)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太和(指羊苴咩城)为西京﹐至世隆称帝﹐改称中都。(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以即位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为西京﹐十一月复唐旧制改

  • 3、西经[xī jīnɡ ]

    1.指佛经。 2.西经度的简称。自本初子午线向西度量的经度﹐自0°至180°。

  • 4、西荆[xī jīnɡ ]

    1.指荆楚西部地区。 2.指荆州。 3.楚舞。

  • 5、西景[xī jǐnɡ ]

    1.夕阳。亦喻暮年。

  • 6、息景[xī jǐnɡ ]

    1.见"息影"。

  • 7、息警[xī jǐnɡ ]

    1.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

  • 8、隙景[xì jǐnɡ ]

    1.犹隙日。

  • 9、惜景[xī jǐnɡ ]

    1.犹惜阴。景,同"影"。

  • 10、徯径[xī jìnɡ ]

    1.蹊径,小路。

蹊径词语接龙

  • 1、便1.直截便易。
  • 2、1.直径一尺。
  • 3、1.径长一寸。常用以形容圆形物之细小。 2.指径寸之木。比喻微才,小才。含有自谦意。
  • 4、1.小路。
  • 5、1.犹门径。
  • 6、1.径直渡过。
  • 7、1.往返,迂回曲折。
  • 8、1.机会,时机。
  • 9、1. 粒子在穿越路径上留下的痕迹。
  • 10、1.捷速。
  • 11、1.指竹。
  • 12、1.简便;直捷。
  • 13、1.直接拦取。 2.犹便捷。
  • 14、1.小路。
  • 15、1.不停貌。
  • 16、1.谓不按事理而妄行。 2.直接度过。
  • 17、1.良马名。
  • 18、1.经过。
  • 19、降水除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堵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径流。渗入地下的也可以形成地下径流。
  • 20、1.直露,不含蓄。
  • 21、1.小路。 2.泛指道路。 3.捷径;近路。 4.比喻私人关系的门路。 5.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 6.匈奴所奉之神名。
  • 22、1.直率。
  • 23、1.谓南北之间的长度。
  • 24、1.任性;任意。

蹊径的相关查询

蹊径的意思解释、蹊径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