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ě zhě  ]
  • 一ㄝˇ ㄓㄜˇ
  • JFC FOFJ

野赭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原野如赭,草木俱无。赭,红土,喻烧尽。

引证解释

⒈  谓原野如赭,草木俱无。赭,红土,喻烧尽。

唐 柳宗元 《晋问》:“羣饮源槁,廻食野赭,浴川蹙浪,喷震播洒,溃溃焉,若海神驾雪而来下。”

野赭(ye zhe)同音词

  • 1、夜者[yè zhě ]

    1.汉宫中掌夜事之女官名。

  • 2、也者[yě zhě ]

    1.语气助词。表提示。 2.语气助词。表疑问。 3.语气助词。表拟度。

  • 3、谒者[yè zhě ]

    1.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梁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及隋皆因之。唐改为通事舍人。 2.官名。东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后废。 3.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4.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5.星名。

  • 4、业者[yè zhě ]

    从事某种行业的人。

野赭词语接龙

  • 1、1.皇帝批答公文﹑处理政事的赤色长桌。
  • 2、1.暗红色。
  • 3、1.指赭白马。
  • 4、1.相传为神农氏用以检验百草性味的赤色鞭子。 2.古代用为驱邪之物。
  • 5、1.红褐色。
  • 6、1.赤土和白土,古代用为建筑涂料。 2.谓以颜料涂饰建筑物。
  • 7、1.即赭衣。
  • 8、1.面红流汗。 2.指骏马的汗水。 3.借指骏马。
  • 9、1.栗壳色。
  • 10、1.红褐色。
  • 11、1.土黄色。古代皇帝袍服以此色染之。 2.指赭黄袍。 3.指黄中带赤的颜色。
  • 12、1.战士,卫士。
  • 13、1.谓使山野草木空尽而成赤地。
  • 14、1.古代犯人所穿的赭色衣服。亦借指罪犯。
  • 15、1.清代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的诬蔑性称呼。
  • 16、1.草名。有汁赤如赭,可染色。
  • 17、1.以赤色涂脸。亦指以赤色涂红的脸。 2.指赤红色的脸膛。 3.谓因愤怒而脸涨得通红。
  • 18、1.指骏马所流的赭色唾沫。语本《史记.乐书》:"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 19、1.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罚。
  • 20、1.即赭黄袍。
  • 21、1.山岭名。在今安徽繁昌西。晋桓温曾于其麓筑赭圻城。
  • 22、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浙江萧山东北。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东接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龛山同处江南。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上有宋英宗治平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宋黄庭坚读书处的滴翠轩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 23、1.古代木匠画线用的细绳,因色赤,故称。
  • 24、1.矿石,由氧化铁或含氧化铁﹑氧化锰等矿物的粘土构成,一般呈红褐色,也有土黄色或红色的。可作颜料。

野赭的相关查询

野赭的意思解释、野赭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