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ǐ wéi  ]
  • ㄌ一ˇ ㄨㄟˊ
  • PYNN UFNH

礼闱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代尚书省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

⒉  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尚书省在 建礼门 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闈,朝夕旧馆。”
李善 注引《十洲记》:“崇礼闈,即尚书上省门; 崇礼 东 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闈’也。”
张铣 注:“礼闈,尚书省也。”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朝含香兮礼闈,夕青琐兮黄扉。”

⒉  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唐 杜甫 《哭长孙侍郎》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续和》:“礼闈新榜动 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礼闱》:“开元 七年考功员外郎 李昂 为举人詆呵,帝以员外郎望轻,乃移贡举於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见《新唐书·选举志》。”

国语辞典

⒈  汉代尚书省位于建礼门内,近禁闱,故称为「礼闱」。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闱,朝夕旧馆。」
唐·李善·注:「〈十州记〉曰:『崇礼闱,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闱也。』」

⒉  唐代以后指礼部,或礼部所举行的科举考试。

唐·杜甫〈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礼闱(li wei)同音词

  • 1、鬴洧[lì wěi ]

    1.锅。喻身世卑下。

  • 2、离违[lí wéi ]

    ①离别:叙离违之情。 ②不和睦;不团结:上下离违。

  • 3、离卫[lí wèi ]

    1.设置卫兵。《左传.昭公元年》﹕"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杜预注﹕"设君服﹐二人执戈陈于前以自卫。离﹐陈也。"一说一对卫兵。杨伯峻注﹕"离卫﹐卫即今之卫兵﹐卫兵成双对立者﹐谓之俪卫﹐亦作离卫。"《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设服离卫。"颜师古`引张晏曰﹕"离卫者﹐二人执戈在前也。"一说列队而行。

  • 4、离位[lí wèi ]

    1.离开本位﹑职守。 2.伤科病症名。即脱臼﹑脱骱。指组成关节的骨端脱离其正常位置。一般由外伤引起﹐多发生于肩﹑肘关节。

  • 5、离罻[lí wèi ]

    1.陷入罗网。

  • 6、嫠纬[lí wěi ]

    1.见"嫠不恤纬"。

  • 7、篱围[lí wéi ]

    1.指用篱笆围合之地。

  • 8、逦逶[lǐ wēi ]

    1.曲折连绵貌。

  • 9、里尉[lǐ wèi ]

    1.古时乡里小吏。

  • 10、历尾[lì wěi ]

    1.历书的末尾。指除夕。

礼闱词语接龙

  • 1、1.内室的门帘。借指妇女。
  • 2、1.旧指办理有关科举考试事务的差事。
  • 3、1.科举时代的试院。
  • 4、1.宫室的门户。借喻学术的门径。
  • 5、1.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 2.犹闺门。
  • 6、1.科举制度,自明以来,乡试﹑会试后,主考挑选试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编刻成书,明称"小録"。清称"闱墨"。
  • 7、1.宫中小门。 2.引申指宫廷或内室。
  • 8、1.科考中式者的姓氏。
  • 9、1.科举考试时考场上写的诗文。
  • 10、1.指宫内。
  • 11、1.参加科举考试。
  • 12、撝诃1.见"撝呵"。
  • 13、撝呵1.亦作"撝诃"。 2.挥斥。引申为卫护。 3.指挥。
  • 14、撝挠1.摇摆﹐颤动。
  • 15、撝披1.犹挥洒。
  • 16、撝谦1.谓施行谦德。泛指谦逊。
  • 17、撝让1.谦让。
  • 18、撝损1.谦抑。
  • 19、撝退1.谦让。
  • 20、撝逊1.谦让。
  • 21、撝抑1.见"撝挹"。
  • 22、撝挹1.亦作"撝抑"。 2.谦抑;谦让。
  • 23、撝卑1.谦恭。
  • 24、撝避1.谦让。

礼闱的相关查询

礼闱的意思解释、礼闱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