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í xiè  ]
  • ㄆ一ˊ ㄒ一ㄝˋ
  • LXX YOOC

毗燮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毘燮”。

⒉  辅佐燮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毘燮”。辅佐燮理。

《宋书·柳元景传》:“幽明道尽,则首赞孝图,盛运开历,则毘燮皇化。”

毗燮(pi xie)同音词

  • 1、辟胁[pì xié ]

    1.见"辟翕"。

  • 2、僻邪[pì xié ]

    1.邪恶。亦指奸邪不正的人。

  • 3、披写[pī xiě ]

    1.倾吐,抒发。

  • 4、披泄[pī xiè ]

    1.陈述发泄。

  • 5、披谢[pī xiè ]

    1.散落,凋谢。宋梅尧臣有《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诗。

  • 6、劈泻[pī xiè ]

    1.犹直泻。

  • 7、皮鞋[pí xié ]

    1.用皮革做的鞋。

  • 8、皮鞵[pí xié ]

    1.皮革制作的靴鞋。

  • 9、皮屑[pí xiè ]

    1.像糠那样的,以又薄又干的鳞片形式从表皮脱落,尤其是在皮肤不正常情况下的东西。2.头皮的片状粒屑。

  • 10、毗邪[pí xié ]

    1.见"毗耶"。

毗燮词语接龙

  • 1、1.协和,调理。 2.指宰相的政务。
  • 2、1.犹安定。
  • 3、1.协同征伐。
  • 4、1.协和。 2.指宰相的政务。
  • 5、1.协和治理。 2.指宰相的政务。
  • 6、1.燮理政务。
  • 7、1.协调而使之和谐。
  • 8、1.象声词。
  • 9、1.和顺。
  • 10、1.协调赞助。
  • 11、和之任燮和:调和。比喻宰相之职,以宰相的职责在协调国家上下。
  • 12、理阴阳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 13、觟冠1.古代执法官戴的冠。觟,同"獬"。
  • 14、觟矢1.箭名。
  • 15、觟阳1.复姓。汉有觟阳鸿。见《后汉书.洼丹传》。
  • 16、解豸1.神兽名。相传能辨曲直。
  • 17、解怠1.亦作"解殆"。 2.松懈懒惰。
  • 18、湝湝1.水流貌。
  • 19、解趣1. 识趣;知道进退。如:他们放了你,也不解趣哩。——《金瓶梅词话》。
  • 20、解弛1.脱落。
  • 21、颉颃1.亦作"颉亢"。 2.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3.引申为雀跃貌。 4.谓不相上下,相抗衡。 5.引申为较量。 6.刚直不屈貌。 7.谓傲视。 8.谓奇怪之辞,游移不定之辞。
  • 22、颉佷1.强项凶狠。
  • 23、颉滑1.错乱,混淆。
  • 24、颉利1.唐代东突厥可汗,姓阿史那氏,名咄苾。 2.借指少数民族首领。

毗燮的相关查询

毗燮的意思解释、毗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