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ì bǎo  ]
  • ㄉ一ˋ ㄅㄠˇ
  • F PGY

地宝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大地所产的物品,如谷物等。

⒉  特指地下的矿藏。

⒊  谓耕种的宝贵时令。

引证解释

⒈  指大地所产的物品,如谷物等。

《大戴礼记·千乘》:“理天之灾祥,地宝丰省,及民共饗其禄,共任其灾。”
孔广森 补注:“地宝,穀也。 《诗》曰:‘稼穡维宝。’”
王聘珍 解诂:“地宝谓五地之物生。 陆氏 《释文》云:‘地以万物为宝也。’”
南朝 宋 谢庄 《和元日雪花应诏诗》:“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三》:“於是 蔡京 变茶盐法,括地宝,走商贾,所得五千万,内穷奢侈,外炽兵革。”

⒉  特指地下的矿藏。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彼(泰西诸国)则出地宝,扩财源,而我任听其然。”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织布之器,颇便於民生;考矿之机,有裨於地宝。”

⒊  谓耕种的宝贵时令。

《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在,而树麻与菽,此告民地宝尽死。”
陈奇猷 校释:“夏瑋瑛 曰:‘地宝’,当作种地的宝贵时令解。 《审时篇》説:‘凡农之道,候(原作厚)之为宝。’就是説时令是种地之宝。‘此告民地宝尽死’之‘死’当是‘矣’字之误,与下文‘此告民究也’是同样的句法。‘矣’‘死’古音相同,因而致误。 奇猷 案:夏 説是。古音‘矣’‘死’虽分隶咍、脂部,但 秦 汉 以后二字之音多通。”

地宝(di bao)同音词

  • 1、低薄[dī báo ]

    1.指土地贫瘠,收成低。

  • 2、诋薄[dǐ báo ]

    1.毁谤轻视。

  • 3、邸报[dǐ bào ]

    封建王朝的官报。约始于唐代。当时称为“进奏院状报”、“报状”等,主要刊载皇帝的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宋代始称“邸报”,后世并有“邸抄”、“朝报”、“京报”等名称。初为手抄,宋代起已有雕版印刷,明代有木活字版印刷,并有民间自设报房印刷出售。

  • 4、地保[dì bǎo ]

    旧时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事的人。

  • 5、地堡[dì bǎo ]

    1.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低矮工事,有顶,通常为圆形。

  • 6、迪保[dí bǎo ]

    1.语本《书.召诰》:"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孔传:"言天道所以至于保安汤者亦如禹。"后因以"迪保"谓保佑。

地宝词语接龙

  • 1、1.珍爱。
  • 2、对小孩儿的爱称。
  • 3、①珍奇的东西。 ②(~儿)对小孩儿的爱称。 ③〈方〉疼爱;喜爱:老人可~这个孙子了。 ④无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含讽刺意):这个人真是个~!
  • 4、1.珍宝币帛。
  • 5、1.美玉。
  • 6、1.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
  • 7、1.珍宝丝帛。
  • 8、1.装载珍宝的船。古代多指从事海外贸易的船舶。
  • 9、1.古乐器中贵重的小钟。
  • 10、1.财宝。指玉帛之类。
  • 11、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发掘地下的~◇民间艺术的~真是无穷无尽。
  • 12、①储藏的珍宝财富,多指矿产:地下宝藏。 ②储藏财宝的库房: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 13、1.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 14、1.宝鼎神策。语本《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神策。"后以"宝策"象征天命或社稷。
  • 15、1.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2.见"宝钗楼"。
  • 16、1.指珍珠等宝物。
  • 17、1.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忏,梵语的省译。
  • 18、1.元﹑明﹑清三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元世祖中统元年十月始行"中统宝钞",面值自十文至二贯文,共九等。至元二十四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自五文至二贯文,共十一等。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等﹐流行一百多年。清咸丰三年,亦曾发行"大清宝钞"。参阅《元史.食货志一》﹑《明史.食货志五》﹑《清史稿.食货志五》。
  • 19、1.佛教语。用七宝装饰的车,喻一乘之法,谓可以载众生到达彼岸。 2.泛指华贵的车。
  • 20、1.可器重信赖之臣。
  • 21、1.坚固的城郭。 2.珍宝丰富之城。 3.皇帝陵墓四周的墙垣。
  • 22、1.佛教语。即宝车。
  • 23、1.珍重保存。
  • 24、1.唐代皇帝赐予大臣的尺子。寓治事务求公平合理之意。

地宝的相关查询

地宝的意思解释、地宝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