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bó  ]
  • ㄅ一ˋ ㄅㄛˊ
  • NTJT FPB

愎勃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违乱忤逆。

引证解释

⒈  违乱忤逆。

唐 杜牧 《原十六卫》:“百城千里,一朝得之,其强杰愎勃者,则挠削法制,不使缚己,斩族忠良,不使违己,力壹势便,罔不为寇。”

愎勃(bi bo)同音词

  • 1、币帛[bì bó ]

    1.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2.泛指财物。

  • 2、滭浡[bì bó ]

    1.亦作"滭沸"。 2.水沸涌貎。

  • 3、碧波[bì bō ]

    碧绿色的水波:~荡漾ㄧ~万顷。

  • 4、臂膊[bì bó ]

    〈方〉胳膊。

  • 5、璧帛[bì bó ]

    1.璧玉与丝绢。谓珍贵的礼物。

  • 6、逼拨[bī bō ]

    1.荜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荜茇》。

  • 7、逼驳[bī bó ]

    1.象声词。

  • 8、鄙薄[bǐ bó ]

    ①轻视;看不起:~势利小人ㄧ脸上露出~的神情。 ②〈书〉浅陋微薄(多用做谦辞):~之志(微小的志向)。

  • 9、荜拨[bì bō ]

    1.植物名。多年生藤本植物。中医用干燥果穗入药。

  • 10、毙踣[bì bó ]

    1.犹倒毙。

愎勃词语接龙

  • 1、1.亦作"勃解"。 2.即渤海。
  • 2、1.蓬勃兴起。
  • 3、1.亦作"勃欝"。 2.风回旋貌。 3.指龙蛇盘屈的样子。 4.茂盛;旺盛。
  • 4、1.见"勃郁"。
  • 5、1.见"勃窣"。
  • 6、旺盛的样子;强烈的样子:兴致勃勃|野心勃勃。
  • 7、1.即勃鸪。鸟名。
  • 8、1.即渤海。参见"勃"。
  • 9、1.即薄荷。
  • 10、1.见"勃澥"。
  • 11、1.因天时不和而引起的疾疫。勃,通"悖"。
  • 12、1.古良匠名,善造矛,后即以为矛名。 2.蒲的别名,以勃卢二音反切而得。
  • 13、1.违背事理,举止错乱。勃,通"悖"。
  • 14、1.乖谬,谬误。勃,通"悖"。
  • 15、1.叛逆。勃,通"悖"。
  • 16、1.兴起,勃兴。
  • 17、1.突然。 2.兴起貌。 3.因愤怒或心情紧张而变色之貌。
  • 18、1.质地松散的土壤。
  • 19、1.亦作"勃崒"。 2.匍匐而行;跛行。 3.犹婆娑。形容才气横溢,词彩缤纷。 4.犹婆娑。纷披貌。 5.犹婆娑。摇曳貌。
  • 20、1.梵语Buddha的音译。即佛陀。参见"佛陀"。
  • 21、1.亦作"勃豀"。 2.吵架,争斗。
  • 22、1.见"勃溪"。
  • 23、1.匍匐而行。
  • 24、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在法国和意大利边境。海拔4810米。峰顶终年白雪皑皑。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峰下有长116千米的公路隧道沟通法、意两国。

愎勃的相关查询

愎勃的意思解释、愎勃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