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én cí  ]
  • ㄔㄣˊ ㄘˊ
  • BA YNGK
  • 名词动词

陈词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著述辞赋。

⒉  陈述意见。

⒊  陈述申诉。

⒋  陈旧的言词。

引证解释

⒈  谓著述辞赋。

《楚辞·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王逸 注:“结续妙思,作辞赋也。”

⒉  陈述意见。

汉 严忌 《哀时命》:“为凤凰作鶉笼兮,虽翕翅其不容。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効忠?”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词。”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倘蒙采纳施行,抗战幸甚,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幸甚。迫切陈词,愿闻明教。”

⒊  陈述申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叶相 梦锡,尝守 常州,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

叶 判曰:‘东家屋被西家盖,仔细思量无利害。他时折屋别陈词,如今且以壁为界。’”
《元典章·吏部六·吏制》:“各处状铺之设,本欲书写有理词讼,使知应告不应告之例,庶革泛滥陈词之弊。”

⒋  陈旧的言词。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情节进展的节奏较慢,有时描绘事物比较枝蔓,运用语言陈词稍多,却感到是美中不足之处。”

陈词(chen ci)同音词

  • 1、谶词[chèn cí ]

    1.谶语。

  • 2、谶辞[chèn cí ]

    1.见"谶词"。

  • 3、陈辞[chén cí ]

    1.发布命令。 2.发表言论﹐诉说。

  • 4、忱辞[chén cí ]

    1.至诚之辞。

  • 5、宸慈[chén cí ]

    1.帝王的仁慈﹑恩德。

陈词词语接龙

  • 1、1.擅长诗文的人。 2.专指擅长填词﹑有较大成就的人。
  • 2、1.指诗文的名声。
  • 3、1.见"词笺"。
  • 4、1.擅长诗文的人。
  • 5、1.见"词杰"。
  • 6、1.指翰林院。
  • 7、1.词的意境。
  • 8、1.词和句子﹔字句。
  • 9、1.诗文集。
  • 10、1.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宋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清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
  • 11、1.擅长文词的人。
  • 12、1. 一种语言、方言或个人习语的词的集成。
  • 13、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汉语的词一般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 14、1.文词的情致。 2.文词的义理。
  • 15、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2.词坛。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 16、1.应对得宜的言词。 2.词翰策令。
  • 17、1.词人。
  • 18、1.爱词成癖的人。
  • 19、一定范围的语言材料中词的使用频率。
  • 20、1.词的品格。
  • 21、①辑集词调各种体式,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一般分类编排。内容主要说明填词的各种规则(包括字句定格、声韵安排等)及词调源流等。现传词谱以明代张fe44的《诗余图谱》最早。清代万树的《词律》,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等词谱辑录较为完备。 ②书名。清代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编。四十卷。收录唐、宋、元词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按词调字数多少为序排列。对填词的各种规则及词调来源等有详尽考订,也收录部分北曲小令。
  • 22、1.言语或文词的气势。
  • 23、1.犹词调。
  • 24、1.文词的格律。 2.词的格律。清万树有《词律》二十卷。

陈词的相关查询

陈词的意思解释、陈词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