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èn wài  ]
  • ㄈㄣˋ ㄨㄞˋ
  • WV QH
  • 形容词

分外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特别;格外。

分外高兴。
分外香。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especially;

⒈  本分以外。

我的工作不分分内和分外。

not one's duty;

引证解释

⒈  本分以外。

《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斯诚为国要道,治乱所由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而不闻大道者,乃欲以智计力取分外之事,岂不愚哉!”
《红楼梦》第七七回:“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
《人民日报》1975.5.28:“杜医生 本职工作做得好,分外的事也抢着干。”

⒉  格外;特别。

唐 高蟾 《晚思》诗:“虞泉冬恨由来短,杨叶春期分外长。”
宋 杨万里 《秋雨叹十解》诗:“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
《红楼梦》第七八回:“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⒊  另外。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吴宣教 足足取勾了二千数目,分外又把些零碎银两送与众家人,做了东道钱。”

⒋  过分。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这廝那狠毒心如蜂蠆,荒淫心忒分外。”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六〇回:“七姑太太又笑道:‘……论起你的才干来,固然,休说一个区区警务处长,便做一个督军、巡阅,也并非分外。’”

国语辞典

⒈  本分之外。指非己所当得。

唐·王建〈赠崔礼驸马〉诗:「家中弦管听常少,分外诗篇看即新。」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就准了她先借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够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非分 特别 格外 额外

本分 分内 平常

⒉  特别、格外。

如:「比赛得奖,分外高兴。」

英语翻译

exceptionally, not one's responsibility or job

德语翻译

particulièrement

分外(fen wai)同音词

  • 1、分外[fèn wài ]

    ①本分以外:分外事|不务分外之赏。 ②副词。表示程度高:久别重逢,分外高兴|月到中秋分外明。

  • 2、份外[fèn wài ]

    1.格外,异常。 2.分外,本分以外。

分外词语接龙

  • 1、1.外表,外貌。
  • 2、1.病名。生在肛门外部的痔疮。与内痔相对。
  • 3、1.谓中央政权以外的地方藩镇势重。
  • 4、1.京都以外各州的统称。
  • 5、1.逻辑学术语"演绎"的旧译名。
  • 6、1.谓在外之主事者。
  • 7、1.外家亲属。
  • 8、1.旧时谓京官转任外省同级官职。与内转相对。
  • 9、1.由外国政府或商人投入的资本。
  • 10、旧时妇女对人称自己的丈夫:张总,外子不懂人情世故,冒犯处请多关照!
  • 11、1.靠近两鬓的眼角。
  • 12、1.古官名。掌宗庙祭祀时辅佐王后荐献等事。 2.王诸姑及姊妺的女儿等。
  • 13、1.母家或妻家的亲族。 2.指本民族或本国以外的民族或国家。
  • 14、1.母之父。俗称外公。
  • 15、1.指正业之外的事。 2.谓在外干活。
  • 16、1.姐或妺的儿子。某些地区亦称外孙为外甥。
  • 17、1.谓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 2.本省以外的省份。 3.京都以外的地方各省。
  • 18、1.对外家施恩泽。
  • 19、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 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 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 20、使1.指派出或进入的使者。
  • 21、1.指外祖父母家。
  • 22、1.谓勾通外人以取利。
  • 23、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孔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殷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清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 5.指外交事务。 6.指男色之事。
  • 24、1.犹外观,外表。 2.谓视如外人。

分外的相关查询

分外的意思解释、分外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