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ǐnɡ jiǎ  ]
  • ㄅ一ㄥˇ ㄐ一ㄚˇ
  • YLKI WNH

禀假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俸给及借贷。

引证解释

⒈  谓俸给及借贷。

《后汉书·张禹传》:“禹 上疏求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稟假。”
李贤 注:“稟,给也;假,贷也。”
《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元年》:“黄门从官騶蹋踧 蕃 曰:‘死老魅!復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稟假不!’”
胡三省 注:“稟,给也;假,借也。”

禀假(bing jia)同音词

  • 1、并夹[bìnɡ jiá ]

    1.古代取箭的工具。

  • 2、并驾[bìnɡ jià ]

    1.两马并驰。 2.犹言并驾齐驱。

  • 3、冰稼[bīnɡ jià ]

    1.雨雪沾附于树木枝干,凝结成冰。

  • 4、病家[bìnɡ jiā ]

    1.病人的家庭;病人和病人的家属。

  • 5、病假[bìnɡ jià ]

    1.因病请假;因病请的假。

  • 6、兵家[bīnɡ jiā ]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 7、兵甲[bīnɡ jiǎ ]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禀假词语接龙

  • 1、跟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迷惑。也作假相。
  • 2、1.托身;化身。
  • 3、1.休假。
  • 4、1. 为诬陷人而虚构的案件。
  • 5、1.见"假版"。
  • 6、1.亦作"假板"。 2.谓未经朝廷宣布的权宜任命;或指对低级官吏不须通过朝廷的任命。受任命者称假版官。 3.指权宜任命的证书。
  • 7、为了使人错认而装扮成跟本人不同的另一种人或另一个人;化装:他~什么人,就像什么人。
  • 8、1.诽谤。
  • 9、1.借来的城池。
  • 10、1.作假;虚构。
  • 11、1.虚假的延续。
  • 12、牙齿脱落或拔除后镶上的牙,多用瓷或塑料等制成。
  • 13、1.暂且延缓。
  • 14、1.虚言,假话。
  • 15、1.宽纵;宽容。
  • 16、①虚假的心意:虚情~。 ②故意(表现或做出):他~笑着问,‘刚来的这位是谁呢?’
  • 17、1.暂时安葬。
  • 18、1.封建时代称以归隐为名,而实为欺世盗名的所谓隐士及其行为。
  • 19、1.鸨母。
  • 20、1.假借事物作比喻。
  • 21、1.见"假黄钺"。
  • 22、1.见"假葬"。
  • 23、1.亦作"假塟"。 2.谓暂时浅埋以待改葬。
  • 24、1.即使,如果。

禀假的相关查询

禀假的意思解释、禀假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