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ǒnɡ shì  ]
  • ㄙㄨㄥˇ ㄕˋ
  • WWB PYM

耸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敬畏地注视。耸,通“竦”。

引证解释

⒈  敬畏地注视。耸,通“竦”。

《旧唐书·崔琯传》:“庄色于朝,羣公耸视;讜词不挠,淑问攸归。”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狄武襄 青 征 儂智高 时,大兵始出 桂林 之南,道旁偶一大庙,人谓其庙甚神灵。 武襄 遽为驻节而祷之焉……乃取百钱自持之,且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左右或諫正:‘一儻不如意,恐沮师。’ 武襄 不听,万众方耸视,已挥手倏一掷,则百钱尽面矣。”

耸视(song shi)同音词

  • 1、竦石[sǒnɡ shí ]

    1.耸立的石头。

  • 2、诵拾[sònɡ shí ]

    1.诵读摭拾。

  • 3、颂石[sònɡ shí ]

    1.《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后因称赞美歌颂功绩政德的碑刻为"颂石"。

  • 4、松石[sōnɡ shí ]

    1.松与石。 2.借指山林。 3.松的化石。 4.宝石。呈绿色,又称绿松石。

  • 5、松实[sōnɡ shí ]

    1.松子。

  • 6、松祏[sōnɡ shí ]

    1.用松木制作的神主与以石做的匣。古时庙中木主皆以石匣盛之。

  • 7、松柹[sōnɡ shì ]

    1.削松树斫下的细片。

  • 8、嵩室[sōnɡ shì ]

    1.即嵩山。嵩山东为太室,西为少室,故称。

  • 9、送使[sònɡ shǐ ]

    1.唐代属州输送与节度﹑观察使府的赋税,谓之"送使"。

  • 10、讼师[sònɡ shī ]

    1.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

耸视词语接龙

  • 1、1.照顾保育。
  • 2、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
  • 3、1.察看;审察。 2.巡视纠察。 3.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
  • 4、摄影术语。指取景器看到的物像范围位置与镜头摄入的物像范围位置不一致的现象,系因取景器与镜头分处两个视点所造成。校正的方法有两种:(1)使取景器轴线与镜头主轴成一定角度;(2)改变取景器高度。
  • 5、1.临朝听政。
  • 6、1.谓责其成功。
  • 7、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作者的~比较独特,文章很有新意。
  • 8、1.目光端正。语本《国语.周语下》:"视无还,端也。"后亦以"视端"为正直坦诚之相。
  • 9、1.古代人死,以玉含其口中。后因称送终为"视含"。
  • 10、1.看望问安。 2.察看。
  • 11、1.照看护理。
  • 12、1.指挥。视,通"指"。
  • 13、1.侍奉或探望病人。
  • 14、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物体的尺寸越小,离观察者越远,则视角越小。正常眼能区分物体上的两个点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
  • 15、视野;眼界:船刚转弯,几点灯火进入~|参观了科技新成果展览,~大开。
  • 16、1.古官名。掌望气预言灾祥之事。
  • 17、感受和辨别光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引起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780纳米的可见光波,在这个范围内,波长不同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
  • 18、1.用以观察的小孔。
  • 19、1.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
  • 20、1.古官名。扶持瞽师,兼掌作乐。
  • 21、1.亲往哭吊。
  • 22、1.目光不定的样子。
  • 23、1.观察其行为。 2.察看巡行。
  • 24、1. 视觉缺失。

耸视的相关查询

耸视的意思解释、耸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