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í tǒnɡ  ]
  • 一ˊ ㄊㄨㄥˇ
  • KHGP XYC

遗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遗绪。

引证解释

⒈  犹遗绪。参见“遗绪”。

《汉书·王莽传下》:“莽 恶之,下书曰:‘……予以神明圣祖 黄 虞 遗统受命,至于 地皇 四年为十五年。’”
《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昭烈 之於 汉,虽云 中山靖王 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 宋高祖 称 楚元王 后, 南唐烈祖 称 吴王 恪 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 光武 及 晋元帝 为比,使得绍 汉 氏之遗统也。”
元 修端 《辨辽宋金正统》:“昭烈 之在 蜀,不能绍 汉 氏之遗统明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辩》:“金 泰和 之议,以 靖康 为游魂餘魄,比之 昭烈 在 蜀,则 泰和 之议固知 宋 有遗统在 江 之左矣,而 金 欲承其絶为得统,可乎?”

遗统(yi tong)同音词

  • 1、一通[yì tōnɡ ]

    1.表数量。用于文章﹑文件﹑书信﹑电报。 2.表数量。用于器物。 3.表数量。表动量。犹一遍,一次,一阵。 4.表数量。击鼓的一个段落。 5.全部,通通。

  • 2、一同[yì tónɡ ]

    1.古谓方百里之地。 2.一统;统一。 3.全同;一样。 4.偕同;连同。 5.副词。一齐;一起。表示同时。

  • 3、一统[yì tǒnɡ ]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 2.犹一并,一齐。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5.汉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 4、异同[yì tónɡ ]

    1.亦作"异同"。 2.不同和相同之处。 3.不同;不一致。 4.引申为反对。 5.反对意见;异议。

  • 5、仪同[yí tónɡ ]

    1.见"仪同三司"。

  • 6、依通[yī tōnɡ ]

    1.佛教语。谓有漏五通之一。指依靠药力或咒术表现出来的神通。

  • 7、译通[yì tōnɡ ]

    1.通好﹐交往。

  • 8、壹同[yī tónɡ ]

    1.一统,统一。

  • 9、壹统[yī tǒnɡ ]

    1.一统,统一。

  • 10、贻统[yí tǒnɡ ]

    1.把基业传给后世子孙。

遗统词语接龙

  • 1、1.指轮船上设有较多铺位,可以容纳许多乘客的大舱。
  • 2、1.总的名称。
  • 3、1.犹继承。
  • 4、统一全面地筹划:统筹安排。
  • 5、1.统辖带领。 2.清末统辖一标的军官。见《清史稿.职官志六》。
  • 6、又称“跟踪调谐”。超外差接收中,用差容双连或等容双连实现某一波段内本机振荡频率跟踪输入回路的谐振频率,使两者之差恒为中频频率的方法。可使超外差接收机的频率响应、灵敏度、选择性和增益得到保证。
  • 7、1. 统一和独立。
  • 8、1.统帅府。
  • 9、1. 外部世界或内心世界的统一观或统一感。如:统感心理学。
  • 10、1.总共,共计。
  • 11、1.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
  • 12、1.总的观察。
  • 13、1. 综合统一起来进行管理。
  • 14、1.系统;条贯。
  • 15、统—,综合:~开发旅游资源。
  • 16、1.统理协和。
  • 17、1.统率会合;集中聚会。
  • 18、1.商业用语。指不分质量﹑规格﹑品级,按统一价格购进或出售的商品。
  • 19、1.犹总领;总揽。
  • 20、为反映社会某种现象的现状、过程或特征,采用各种调查方法以取得所需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工作。如进行人口普查,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分组、汇总,据以分析研究人口的各种构成和变动情况等。“统计”一词,也常用以指统计资料或统计学。
  • 21、1.纲纪。 2.头绪;条理。 3.统率;总括。
  • 22、1. 统一建造。
  • 23、1.官名。 2.唐代禁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各置统军一人,位次于大将军。见《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又金代于河南﹑山西﹑陕西﹑益都置统军司,有统军使﹑副统军等官。见《金史.百官志三》。
  • 24、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组织的入学招生考试、会考等:全市统考合格。

遗统的相关查询

遗统的意思解释、遗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