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ú mò  ]
  • ㄖㄨˊ ㄇㄛˋ
  • IFD LFOF

濡墨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引证解释

⒈  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有妓女 谢天香 者,以裙裾濡墨,大书‘穠芳’二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公就宫门阶石上,裂生纸以唾濡墨。”
清 紫真道人 《<笠翁传奇十种·奈何天>总评》:“濡墨写嗔,挥毫洩痛。”

濡墨(ru mo)同音词

  • 1、儒墨[rú mò ]

    1.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同为重要学派。 2.泛指多种学派。

  • 2、辱没[rǔ mò ]

    玷污,使蒙受耻辱:辱没先人|不曾辱没了清白之名。

  • 3、濡沫[rú mò ]

    1.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 4、辱模[rǔ mó ]

    1.辱没。

  • 5、辱抹[rǔ mǒ ]

    1.辱没。

  • 6、辱末[rǔ mò ]

    1.辱没。

  • 7、辱莫[rǔ mò ]

    1.辱没。

  • 8、辱寞[rǔ mò ]

    1.辱没。

  • 9、入魔[rù mó ]

    喜欢某种事物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孩子玩游戏机可不能入魔。 【入魔】喜欢某种事物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孩子玩游戏机可不能入魔。

濡墨词语接龙

  • 1、1.墨竹的雅称。
  • 2、1.谓对书画进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 3、对文人的通称:骚人墨客。
  • 4、1.墨画的兰。 2.兰的一种。花深紫如墨,故名。
  • 5、1.贪官污吏。
  • 6、1.翰墨之林。比喻诗文书画荟萃之处。宋王柏着有《墨林考》。
  • 7、1.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2.比喻规矩。
  • 8、1.深绿色。
  • 9、1.皇帝直接下达的诏书。
  • 10、1.墨画的梅。
  • 11、1.亦作"墨"。 2.古代象刑的一种。在犯人头上蒙以黑巾。
  • 12、①面目黑瘦:万家墨面没蒿莱。 ②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面额上刺字,染成黑色:髡首墨面以毁其容。
  • 13、1.精妙的文章。 2.精妙的书法。 3.精妙的绘画。
  • 14、1.指爱墨的癖好。
  • 15、1.上呈皇帝的手书奏启。
  • 16、1.文人的别称。 2.墨的戏称。
  • 17、1.墨刑。 2.对被刑者以墨涂面,不刺字。一说,即墨幪。
  • 18、1.墨的色泽。亦泛指如墨之色。
  • 19、1.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参见"三十六国"。
  • 20、1.墨汁。 2.犹墨迹。 3.指学问。
  • 21、1.文人的别称。
  • 22、1.犹笔试。
  • 23、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 24、1.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后汉书.蔡邕传》:"墨绶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绶"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濡墨的相关查询

濡墨的意思解释、濡墨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