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ào cí  ]
  • ㄐ一ㄠˋ ㄘˊ
  • SGWO PYNK

醮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斋醮祭祷。

引证解释

⒈  斋醮祭祷。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庆历 中,下学士院定其文曰‘皇帝钦崇国祀之宝’,醮祠则用之。”

醮祠(jiao ci)同音词

  • 1、交辞[jiāo cí ]

    1.犹交谈。

  • 2、矫词[jiǎo cí ]

    1.托辞。 2.诡言,说假话。 3.指虚假之言。

  • 3、郊祠[jiāo cí ]

    1.古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

  • 4、郊辞[jiāo cí ]

    1.古代天子郊祭天地神祇的祝辞。

  • 5、郊次[jiāo cì ]

    1.谓出居郊外。

  • 6、郊赐[jiāo cì ]

    1.古帝王举行郊祭时给臣下的赏赐。

  • 7、搅刺[jiǎo cì ]

    1.纷乱翻腾犹如刺戳。

  • 8、教辞[jiāo cí ]

    1.命令。

  • 9、醮词[jiào cí ]

    1.道教徒斋醮时祭告天帝的词章。

  • 10、醮辞[jiào cí ]

    1.古行冠礼时,父斟酒给儿子饮时的祝辞。

醮祠词语接龙

  • 1、1.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于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飨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于衡湘,截粤饷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 2、1.官名。三国魏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北周始改为礼部。隋唐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宋元迭有变革,明改为祠祭司。
  • 3、1.祠部机构。隋唐时属礼部。
  • 4、1.祀神的地方。
  • 5、1.祭神乞福。
  • 6、1.祀典,有关祭祀的典制。
  • 7、1.指祠堂,神庙。
  • 8、1.掌管祭祀之官。
  • 9、1.犹祠堂。
  • 10、1.祭祀。
  • 11、1.管理祠堂的人。
  • 12、1.以祭品祀神灵祖先。
  • 13、1.道徒设坛祈祷。
  • 14、1.祭祀时所用的器具。或称祠器。
  • 15、1.祭神求福。
  • 16、1.即祠禄。
  • 17、1.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 18、1.祠堂,庙堂。
  • 19、1. 祠堂与坟墓。
  • 20、1.祭器。
  • 21、1.祭神祈求。
  • 22、1.祭祀的仪容。
  • 23、1.祭祀以报神恩。
  • 24、1.祭礼,祭祀之事。

醮祠的相关查询

醮祠的意思解释、醮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