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ɡē kū  ]
  • ㄍㄜ ㄎㄨ
  • SKS KKDU

歌哭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引证解释

⒈  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周礼·春官·女巫》:“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请。”
郑玄 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感神灵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雍门 人至今善歌哭,效 娥 之遗声也。”
清 谭嗣同 《除夕感怀》诗:“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賸此时。”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

歌哭(ge ku)同音词

  • 1、歌袴[ɡē kù ]

    1.《后汉书.廉范传》载: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时﹐"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

歌哭词语接龙

  • 1、口头上向人叫苦装穷。
  • 2、号丧(háo∥sāng)。
  • 3、哭着诉说或控诉:她向大伙~自己的遭遇。
  • 4、1.见"哭秦庭"。
  • 5、1.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
  • 6、1.相传三国吴孟宗母嗜食笋,值冬无笋,宗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 7、1.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 8、1.哭吊祭奠。
  • 9、1.大声哭叫。
  • 10、1.大声哭叫。
  • 11、1.旧时地方民俗。嫁女时,家人或请人哭送,表示不忍女儿离去。
  • 12、1. [方]∶哭。2.哭鼻子。
  • 13、1.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 2.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
  • 14、在灵柩或灵位前痛哭。
  • 15、1.清代皇帝死后,地方官吏士绅到万寿宫或庙宇等处哭奠,称哭庙。
  • 16、1.啼声如哭的鸟,如鸱鸺。
  • 17、(轻声)哭:低声~。
  • 18、①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 ②(~儿)说话时带哭泣的声音。
  • 19、秋风1. 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 20、丧棒旧俗出殡时孝子拄的棍子,上面缠着白纸。
  • 21、丧棍1.见"哭丧棒"。
  • 22、丧脸1.形容不高兴或神情沮丧的面孔。 2.比喻阴天。
  • 23、昭陵1.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太宗墓)哭诉。唐李洞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
  • 24、鼻子哭(含诙谐意):输了不许~。

歌哭的相关查询

歌哭的意思解释、歌哭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