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ū rán  ]
  • ㄒㄨ ㄖㄢˊ
  • ED DEM

须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须?”。

⒉  络腮胡子。

引证解释

⒈  络腮胡子。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颜师古 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其人种类甚众,其须髯拳如毛,而緇黄浅深不一。”
胡须。 《三国志·魏志·苏则传》:“则 谓为见问,鬚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明 方孝孺 《黄氏三寿图赞》:“今年至其家,三老人者出迎,鬚髯颁白,冠裳如画。”
郭沫若 《西湖纪游·雷峰塔下》:“他那斑白的须髯,他那筋脉隆起的金手。”

须髯(xu ran)同音词

  • 1、恤然[xù rán ]

    1.惊恐貌。

  • 2、续然[xù rán ]

    1.刚强不屈之貌。

  • 3、诩然[xǔ rán ]

    1.犹欣然。

  • 4、须然[xū rán ]

    1.虽然。

  • 5、须髥[xū rán ]

    1.同"须髯"。

  • 6、瞁然[xù rán ]

    1.惊视貌。

  • 7、吁然[xū rán ]

    1.感叹貌。

须髯词语接龙

  • 1、1.胡人多须﹐故称。
  • 2、1.谓须髯张开如戟。
  • 3、1.多须的客人。
  • 4、1.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 5、1.即髯公。参见"髯公"。
  • 6、1.亦作"髥?"。 2.胡须。
  • 7、1.借指皇帝。 2.指虬枝盘曲的松树。
  • 8、1.亦作"髥奴"。 2.多须的奴仆。
  • 9、1.多须貌。 2.舒展迟缓貌。
  • 10、1.毛发弯曲纠缠貌。
  • 11、1.见"髯蛇"。
  • 12、1.亦作"髥蛇"。亦作"髯虵"。 2.岭南所产大蛇。可入药。
  • 13、1.多须的人。
  • 14、1.多须的老人。
  • 15、1.亦作"髥苏"。 2.宋苏轼的别称,以其多髯故。
  • 16、1.三国吴孙权的绰号。 2.宋孙莘老的诨号。
  • 17、1.即髯公。参见"髯公"。
  • 18、1.见"髯须"。
  • 19、1."髯参军"的省称。晋郄超为桓温记室参军﹐多髯,时人称"髯参军"。后用以称记室参军。
  • 20、1.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以"髯断"谓皇帝仙逝。
  • 21、1.多须的人。
  • 22、1.传说中的猿猴类动物。
  • 23、1.时人对宋杨存中的嘲讽之称。
  • 24、参军1.晋郄超的别名。 2.羊的别名。

须髯的相关查询

须髯的意思解释、须髯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