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ǔ bó  ]
  • ㄨˇ ㄅㄛˊ
  • GG WRG

五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同“五百”。I指东汉·邓彪等五人,因字号中皆带“伯”字,故称。五个霸主。

引证解释

⒈  五个霸主。(1)指 夏 昆吾,殷 大彭、豕韦、周 齐桓公、晋文公。

《庄子·大宗师》:“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下及五伯。”
成玄英 疏:“五伯者, 昆吾 为 夏 伯, 大彭、豕韦 为 殷 伯, 齐桓、晋文 为 周 伯,合为五伯。”
(2)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説非六王五伯。”
高诱 注:“五伯, 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繆 也。”
明 沉采 《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
(3)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 句践。《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 齐桓、晋文、楚庄、吴 闔閭、越 句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彊殆中国。”
(4)指 春秋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 夫差。《汉书·诸侯王表》:“故盛则 周、邵 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其守。”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此五霸谓 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 夫差 也。”

⒉  同“五百”。

《新唐书·苏世长传》:“初在 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廛,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 世长 不胜痛,呼而走,人笑其不情。”
宋 岳柯 《桯史·蠲毒图》:“﹝ 王涇 ﹞减死黥流,杖脊朝天门,中使涖焉,方覬其速毙, 涇 货五伯下其手,卒得活。”

⒊  指 东汉 邓彪 等五人,因字号中皆带“伯”字,故称。

《后汉书·邓彪传》“邓彪 字 智伯 ……后仕郡,辟公府” 唐 李贤 注引《东观记》:“彪 与同郡 宗武伯、翟敬伯、陈绥伯、张弟伯,同志好,齐名, 南阳 号曰‘五伯’。”

国语辞典

⒈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也作「五霸」、「伍伯」。

《战国策·秦策一》:「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五伯(wu bo)同音词

  • 1、伍伯[wǔ bó ]

    1.伍长。

  • 2、物帛[wù bó ]

    1.物品财帛。

  • 3、乌驳[wū bó ]

    1.毛色青白相杂。

  • 4、芜驳[wú bó ]

    1.庞杂不纯。

  • 5、五博[wǔ bó ]

    1.古代博戏的一种。用木或玉﹑石制成五子,掷子投采以分胜负。

  • 6、雾驳[wù bó ]

    1.形容盛多而色彩纷呈。

  • 7、雾泊[wù bó ]

    1.栖止于雾露之中。

  • 8、雾勃[wù bó ]

    1.亦作"雾渤"。 2.雾气蓬勃蒸腾貌。

  • 9、雾渤[wù bó ]

    1.见"雾勃"。

  • 10、无拨[wú bō ]

    1.方言。没得,没有。

五伯词语接龙

  • 1、1.汉梁鸿的字。鸿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 2、1.晋刘伶的字。伶与阮籍嵇康等六人友好,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后世以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 3、1.伯父的妻子。 2.妇人对夫兄之妻的称呼。 3.对父执之妻或朋友之母的称呼。
  • 4、1.古代地方长官的泛称。语出《礼记.王制》"州有伯"郑玄注:"殷之州长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
  • 5、1.伯父的妻子。
  • 6、1.孔子弟子冉耕的字。《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
  • 7、1.父亲的伯母。见清梁章巨《称谓录.父之世母叔母》。 2.丈夫的伯母。 3.伯母。
  • 8、1.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见放逐,乃作琴曲《履霜操》以述怀。吉甫感悟,遂求伯奇,射杀后妻。见《初学记》卷二引汉蔡邕《琴操.履霜操》。 2.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
  • 9、1.霸王气象。伯,通"霸"。
  • 10、1.亦作"伯强"。 2.即禺强。古代神话中的风神。《楚辞.天问》:"伯强何处?惠气安在?"唐柳宗元《天对》:"怪弥冥更,伯强乃阳,顺和调度,惠气出行,时届时缩,何有处乡!"一说伯强为疫鬼名,所至伤人。
  • 11、1.见"伯牙琴"。
  • 12、1.晋周顗的字。元帝时为仆射,与王导交情很深。永昌元年,导堂兄江州刺史王敦起兵反,导赴阙待罪。顗在元帝前为导辩护,帝纳其言而导不知。及敦入朝,问导如何处置顗,导不答,敦遂杀顗。后导知顗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
  • 13、1.复姓。战国时楚有伯比仲华。见《通志.氏族一》。
  • 14、1.见"伯图"。
  • 15、1.伯父。
  • 16、1.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纣王时为西方诸侯之长,号西伯,故称。
  • 17、1.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2.旧时对文章﹑品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
  • 18、1.复姓。春秋时有伯常骞。见《庄子.则阳》。《晏子春秋.杂下四》作"柏常骞"。
  • 19、1.复姓。尧时有伯成子高。见《庄子.天地》。 2.见"伯成子高"。
  • 20、1.晋邓攸的字。
  • 21、1.复姓。金代有伯德窊哥。见《金史.忠义传二.伯德窊哥》。
  • 22、1.谓以伯爵而居甸服。
  • 23、1.古代方言。虎的别称。
  • 24、1.相传为古代孝子伯奇的异母弟。

五伯的相关查询

五伯的意思解释、五伯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