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ī zhēn  ]
  • ㄙ ㄓㄣ
  • NGK TDGK

司箴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职掌规谏、劝诫。

引证解释

⒈  职掌规谏、劝诫。

《文选·张华<女史箴>》:“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李善 注引 毛萇 《诗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女史不记其过,其罪杀。”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復礼克己。风人司箴,敬貽君子。”
《旧唐书·李义府传》:“勉之又勉,光兹守器。下臣司箴,敢告近侍。”

司箴(si zhen)同音词

  • 1、四真[sì zhēn ]

    1.四位真人。指庄子(南华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列子(冲虚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 2.指宋嘉佑时有声望的四个大臣。

  • 2、四诊[sì zhěn ]

    1.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方法的合称。《难经.六一难》:"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 3、四镇[sì zhèn ]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司箴词语接龙

  • 1、1.古代用石针治病。后借喻为纠谬;规谏。
  • 2、1.犹言纠错补缺。
  • 3、1.水鸟名。
  • 4、1.犹箴切。谓规戒。
  • 5、1.劝戒赌博。
  • 6、1.箴刺讽谏。
  • 7、1.谓用针线缝绣巧饰。
  • 8、1.指缝缀之事。箴﹐缝衣针;管﹐置针线之具。
  • 9、1.古代妇女承姑奉盥﹐视为箴规。
  • 10、1.劝戒规谏。
  • 11、1.规劝教导。
  • 12、1.规戒劝谏的话;规戒劝谏。
  • 13、1.犹言教训;榜样。
  • 14、1.规劝教导。
  • 15、1.规劝儆戒。
  • 16、1.规戒的言词。亦谓规戒。
  • 17、1.犹规戒。
  • 18、1.规谏警戒。
  • 19、1.犹针线。引申为补缀。
  • 20、1.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2.泛指规戒之言。
  • 21、1.喻微细。
  • 22、1.规劝告诫;警戒责斥。
  • 23、1.谓规戒过失。
  • 24、1.石制的针。古代治病之具。亦指可用以制针的石头。

司箴的相关查询

司箴的意思解释、司箴的拼音怎么读?